您好,欢迎访问深圳远东妇产医院官方网站!

0755-82613333(深圳)/400-868-1988(香港)
·三级专科医院 ·深圳医疗保险定点医院

用奶瓶喂母乳和母乳喂养一样吗?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日

来源:深圳远东妇产医院浏览:470次

很多孕妈在准备产后购物清单时,奶瓶会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在供需关系的作用下,各种玻璃奶瓶、防胀气奶瓶、仿生奶瓶等开始出现。但是孕妈费尽力气买到的奶瓶到底对母乳喂养有多大的帮助呢?答案可能会让很多孕妈失望:可有可无。其实很多情况下,没有奶瓶会更好!

图片编号:18966

奶瓶喂母乳≠母乳喂养

有的妈妈认为,把母乳挤出来放进奶瓶喂宝宝,反正都是母乳,效果是一样的。而且放在奶瓶里喂,还能请别人帮忙,自己的乳头也不会受伤……

这种观念是不对的。因为母乳喂养的好处绝不仅仅体现在母乳作为婴儿食物的优势上面,它还可以给宝宝和妈妈带来前所未有的情感满足。妈妈通过亲自喂奶,可以建立与宝宝的亲密联结,了解宝宝的需求,更为宝宝提供了难能可贵的安全感。这些益处都是通过妈妈怀抱宝宝,宝宝吸吮乳房来获得的。宝宝无法从硬邦邦的奶瓶身上得到他需要的安慰。宝宝对食物的需求和对妈妈温暖怀抱的需求是同等强烈的。因此,母乳喂养不仅仅是把母乳给宝宝,更重要的是用妈妈的温度,妈妈的乳房,妈妈的怀抱,把爱传递给宝宝。

奶瓶使用不当,会为母乳喂养带来困难。

1、不利于妈妈产奶量的增加。宝宝过早使用奶瓶,对妈妈的乳头刺激不够,不利于妈妈产奶量的增加。想让妈妈产出足够的母乳,宝宝的吸吮是重要的。一直用奶瓶喂母乳的妈妈,断奶时间较亲喂的妈妈普遍提前。

2、奶瓶的使用增加了宝宝肠道感染的几率。因此,放眼望去,市面上清洗奶瓶的用品真是不少,从洗涤剂、奶瓶刷到消毒锅,什么都有。

3、容易吃进过多的奶水,而这并不是宝宝需要的。大多时候,奶瓶只要倒过来,不用吸吮也会有奶慢慢滴出。因此奶瓶喂养,宝宝很容易吃进过多的奶水,而这并不是宝宝需要的。奶瓶喂养的宝宝长大后发生肥胖的几率高于真正实现母乳喂养的宝宝。

当然,奶瓶作为喂养宝宝的辅助工具,它的发明和存在仍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尤其是对一些将来要重返职场的妈妈,奶瓶会成为她们育儿生活的好帮手。但是,在使用奶瓶的时候,一定要讲究时间,注意使用的方法。

宝宝使用奶瓶的时间宜晚不宜早

国际母乳会推荐,一般4个月以内的宝宝要避免使用奶瓶或人造奶嘴。这是防止宝宝产生乳头混淆的办法。这里的4个月只是一个大概的界限。随着宝宝月龄的增加,在使用奶瓶时产生乳头混淆的几率会逐渐降低。因此,宝宝使用奶瓶的时间宜晚不宜早。

那么,如果在初的几个月里遇到生病、乳头破损或者母婴分离等无法继续亲喂的情况时,该怎么给宝宝喂奶呢?其实并不难,勺子、浅口杯、简单的喂药器都可以变成喂母乳的工具。而且这些工具基本都不会影响到宝宝日后吸吮妈妈的乳房。

合理使用奶瓶。

为了降低宝宝出现乳头混淆的几率和产生流速偏好(宝宝可能因为奶瓶出奶快而不喜欢吸吮乳房的现象),也为了减少过度喂养的可能,妈妈在使用奶瓶时,一定要注意方法。

用奶瓶喂奶时,应保持奶瓶与地面基本平行。

让宝宝尽量直立坐起,注意用手或垫子给宝宝背部以有力的支撑。这样喂奶时,奶水的流出速度相对缓慢。很多妈妈因为怕宝宝吃进去太多空气,而把奶瓶倾斜使奶嘴头里充满了奶水来喂宝宝。这种传统的方法是不够科学的。因为这样很容易把奶灌进去,而使宝宝吃的过多。而且,这种方法很多时候会使奶瓶无需吸吮就不停有奶水流出。宝宝习惯了这样的流速,怎么还会费力地吃妈妈的乳房呢?

要选择流速慢的奶嘴。尤其不要为了让宝宝吃着方便,就在奶嘴上多扎几个眼或者把原有的奶孔再扎大。让宝宝衔奶瓶的奶嘴时,也要模仿真正的衔乳的过程。先用奶嘴轻轻碰触宝宝的嘴唇,待宝宝嘴巴长大时,自下往上地衔住奶嘴。注意让宝宝含住奶嘴的宽底部分,不要只是叼着奶嘴头吸吮。

奶瓶是一种特殊情况下可供选择的喂养工具。而正常的母乳喂养本不需要什么器具辅助,它是那么自然的发生。没有硬邦邦的塑料或者会老化的橡胶出场,母乳之路可能会走的更加顺畅。

为了让产妇远离产后的琐碎与一切困扰,特别开设产后VIP护理中心。产后VIP中心提供:舒适豪华套房及日用品、专业护士全程护理服务、24小时观察产妇生命体征、妇产科医生每日查房、出院前常规及腹部彩超检查、新生儿健康体检、新生儿医生查房诊治、新生儿黄疸测试、新生儿实时护理、新生儿住院期间换洗衣服、新生儿游泳、新生儿抚触及早教、多功能热磁片治疗、母乳喂养指导、新生儿摄影、产后营养餐……远东妇产医院产后VIP,让新妈妈和宝宝等到完备的产后呵护。还再等什么,快来预约吧!

2025-08-21 21:25
你好!请问有什么能帮到您? 请点击输入内容......
妇科 产科 儿科 新生儿科 儿保科 盆底与妇科泌尿 口腔科 月子中心 乳腺科 中医科 肛肠门诊 儿外科 内科 皮肤科 耳鼻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