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是妊娠期常见的内科合并症,其中大多为缺铁性贫血。目前重要的防治方法是口服铁剂或者注射铁剂补铁。中国作为发展中,妊娠合并贫血的患病率为50%左右,城市孕妇34%,孕早、中、晚期贫血患病率分别为20%~21%、30%~41%和48%~55%[2]。按Hb水平将贫血分为:轻度贫血:Hb100~109 g/L;中度贫血:Hb70~99 g/L;重度贫血:Hb<70 g/L;极重度贫血:Hb<40 g/L。
在非疟疾流行地区,贫血孕妇超过50%是缺铁性贫血,其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即血红蛋白<110 g/L,红细胞平均体积<80 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27pg,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32%,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均正常。血清铁蛋白浓度(serum ferritin,SF)<20 μg/L提示铁缺乏。
人体每天对铁的需要量应足以代偿身体的丢失,并能满足机体生长的需要,尤其在妊娠期。正常情况下,人体膳食铁吸收率大约15%,随着妊娠的进展,对铁的需要量加大,铁吸收也随之增多。
正常情况下,铁的吸收和排泄保持着动态平衡,人体一般不会发生铁缺乏,只有在铁摄入不足、吸收障碍或丢失过度的情况下,长期铁的负平衡才会发生铁缺乏,进而发生缺铁性贫血。
妊娠期孕妇发生缺铁性贫血的原因主要有:
(1)妊娠期早孕反应如恶心、呕吐或择食、厌食等,影响铁的摄入。妊娠期胃肠蠕动减弱,胃酸缺乏,影响铁的吸收,若母体无适量的铁储备,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2)孕期血容量的增加与血浆及红细胞的增加不成比例,其中血浆平均增加了40%~45%,红细胞生成增加18%~25%,血液相对稀释而出现生理性贫血
(3)正常年轻妇女体内储存铁约300mg,而整个妊娠期总需求约1000mg,其中500mg用于妊娠期的血液的增加,300mg主动向胎儿和胎盘运输,200mg通过正常的途径丢失。所以,若不增加孕期的铁摄入量,即使铁储备正常的孕妇也可能发生缺铁性贫血。
(4)孕妇对胎儿的供铁是逆浓度梯度的主动运输,所以即使出现缺铁性贫血也并不会停止对胎儿供应铁。
如果贫血不严重,一般可以从营养入手。如果缺铁严重,可以口服铁剂。具体如何服用,需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