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瘫表现出来的症状是多种多样的,一般孩子三个月就能够展现出来,家长应该多观察孩子的一些异常情况,及时去医院做诊断,做到防患于未然。
小儿脑瘫的表现有哪些?
1、运动发育明显落后
正常的儿童3个月能抬头,5个月能主动的伸手触摸东西,7个月的时候能独立坐着,9个月的时候能自主爬行,一岁半时能自行走路,若是不能达到以上要求的话就要引起警惕。
一般脑瘫儿童在新生儿时期运动量会减少而且吮吸能力差。正常的孩子三个月左右平躺在床上时会出现踢腿的情况而且交叉着踢。但是脑瘫患儿踢蹬动作明显减少且上肢活动少,到了一岁左右只是用一个手拿东西或者触摸东西,另一只手的活动减少而且呈现握拳状。
2、姿势出现异常
脑瘫患儿在3~4个月趴在床上时不能正常抬头,上肢不能更好的支撑躯干而且肩膀着床。也有一部分儿童会出现一侧正常。平躺在床上时头部会不停的往后仰而且下肢伸直,四肢肌张力明显降低,在平躺在床上时手腕肩膀脚踝及膝盖等关节部位会和床面相平行,就如同青蛙一般。
孩子4~5个月的时候家长可以握住儿童的双手,慢慢的从平躺拉成坐着的姿态,期间要观察牵拉过程中儿童姿态的变化,若是发现孩子头部后垂或者一侧下肢伸直就要警惕脑瘫。
3、肌张力出现异常
肌张力也就是儿童在安静状态下肌肉的紧张度,可以握住前手臂摇晃手部,根据孩子的活动范围来看一看上肢肌张力。另外也可以根据孩子关键活动的范围大小来看一看孩子的肌张力问题,若是关节活动范围小的话说明肌张力比较高。
脑瘫的康复
1、早期干预
尽早发现,及早干预,能减轻脑瘫患儿的伤残程度、提升智力及运动发育水平,较大程度提升患儿潜能。
2、综合性康复治疗
采取综合治疗的方法(如运动疗法、物理治疗、中医传统疗法、药物、手术等)进行相互配合的综合性康复,改善脑瘫患儿姿势异常和粗大运动功能,同时提高精细运动、语言、智力及整体发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