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喂养问题,可是每个家庭的头等大事。很多家长生怕孩子营养跟不上,耽误宝宝长身体。为了能让宝宝健康成长,下面这六条常见的辅食误区,家长们一定要避开哦!
误区一:用米汤冲调米粉
很多老人习惯用米汤来冲调米粉给宝宝吃,其实这样对宝宝来说不好。一是米汤所含的营养不多,所含营养主要是糊精(一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素含量非常低;二是用米汤冲调米粉,会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浓度,从而加重婴儿胃肠和代谢的负担。另外,米汤中还可能重金属砷含量超标,危害宝宝健康。
因此,冲调米粉,用温开水就可以了。同理,用配方奶,母乳冲调米粉都是不合适的。
误区二:多喝果汁可以补充维生素
很多宝妈为了给宝宝补充维生素,常把水果榨成果汁给宝宝喝,认为宝宝还没长牙,喝果汁不会造成肠胃负担。其实水果榨成汁后营养价值很大大降低,还容易让孩子过早地依赖甜味,或是造成厌奶和龋齿。让宝宝多吃水果是好事,但是尽可能做成果泥给宝宝吃。
误区三:宝宝辅食始终加工太细腻
说到宝宝辅食,就会想到米粉、菜泥这些,细、稀的食物确实有助于宝宝消化,但是我们给宝宝添加辅食一定要注意循序渐进,从流食慢慢过渡到半流食辅食。千万不要一直把宝宝的辅食加工得太细腻,这样不利于锻炼宝宝的咀嚼能力。尤其是当宝宝逐渐长牙后,应该给宝宝吃点有颗粒的辅食,有助于摩擦牙床。
误区四:添加辅食后,就要辅食为主奶为辅了
很多妈妈认为既然宝宝已经开始吃辅食了,那就可以减少喝奶的量了,这样是不对的。1岁半以前,奶依然是宝宝的主要营养来源,而不是辅食。即使宝宝添加了辅食,但6~12个月的宝宝每天还是要保证800ml的奶量。
如果把“辅食”转为“正餐”,宝宝尚未成熟的肠胃很难完全消化吸收这些辅食的营养成分,长期下去可能会导致宝宝厌食、腹泻甚至营养不良。所以,即便宝宝非常喜欢吃辅食,也不能喧宾夺主,保持奶的摄入量,才能保持营养的基础。
误区五:给宝宝补铁多吃动物肝脏
人体对肝脏中铁的吸收率确实要大于其他来源的铁,不过肝脏作为分解毒素的脏器,它里面的重金属及药物含量也相对较多。对于身体大于尚未完全的宝宝来说,如果要用肝脏补铁,可以优先选择鸡肝、鸭肝等,作为婴幼儿辅食时,每周不要超过25克。
误区六:豆制品会引起早熟,不能吃
很多家长不给宝宝吃豆制品,尤其是豆浆,认为豆制品会导致宝宝性早熟。因为豆浆、豆腐等豆制品中含有植物雌激素,它和人类的雌激素结构类似,于是人们就认为孩子吃了后会性早熟。
事实上,虽然植物雌激素会产生类似雌激素的作用,但对我们人体的影响微乎其微。而豆制品中含有植物蛋白、豆腐中的钙等,可以补充宝宝营养,因此,我们大可放心地给宝宝吃点豆制品哦。
在生命早期前1000天,尤其是2岁以前,宝宝的营养状况,对免疫力、生长发育情况等,起着决定性作用。在这个关键期,我们不能在喂养孩子的问题上不断踩坑,今天只是分享了一些常见的辅食误区,还有一些其他的误区呢,家长们应多多学习,少走弯路,才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