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子宫脱垂这个词大家好像不是很熟悉,对于阴道松弛、尿失禁等字眼可能更为熟悉一些。但是差不多有一半的产后女性会出现子宫脱垂,所以你需要多了解一二。
什么是子宫脱垂?
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宫颈外口达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宫全部脱出于阴道口以外,称为子宫脱垂,子宫脱垂常合并有阴道前壁和后壁膨出。
为什么会有产后子宫脱垂现象?
产后之所以容易发生子宫脱垂,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一:是分娩时用力不当,例如,有的产妇子宫口尚未开全,即过早屏气、使劲,尤其是在急产、难产时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二:是分娩时未能很好地保护会阴,产后又未能及时修复,导致子宫的支持组织松弛或撕裂,盆底组织支持力下降。
三:是产妇原来体质就虚弱,产后经常咳嗽、便秘,腹压增加。此外,产后过早活动,尤其是过早从事重体力劳动,如提拉重物,长时间蹲位、立位等也是产后子宫脱垂的成因。
产后子宫脱垂有哪些症状?
1、明显的症状是白带增多。有时呈黄脓样或血水状。
2、尿频、尿急、尿痛。当咳嗽、打喷嚏、大笑或行走时,尿液会不由自主地由尿道口溢出。受尿液的经常刺激,外阴可继发炎症,变得红、肿、痛、痒。解尿不畅,有些病人必须翘起屁股,用力挤才能解出小便。
3、便秘、腹胀、大便困难。当子宫Ⅱ度、Ⅲ度脱垂时,阴道后壁亦可膨出,直肠随之膨出,呈S状弯曲,大便则不能顺利通过,造成便秘、排便困难。有时弯曲过度,气也难通过,屁也放不出,即造成腹胀。
4、下坠感及腰酸背痛。尤其腰骶深部更甚,但该处并无压痛点。这是子宫下垂,牵拉其周围的支持组织,以及继发的盆腔瘀血所造成的。与此同时,下腹部、阴道、外阴部出现坠胀感。久站、行走以及劳动时症状加重,平卧则可减轻,甚至消失。
5、道内脱出块物。Ⅱ、Ⅲ度子宫脱垂者,子宫颈及子宫体即脱出于阴道口外,平卧时可回纳。
预防产后子宫下垂,应该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计划生育,自觉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因为生育次数过多、过密,不但会使身体健康受到不良影响,同时由于子宫组织和肌肉的弹性降低,还会增加子宫脱垂发生的可能性。
2、医生要采用新法接生,提高接产技术水平,尽量避免产伤。为顺产者作会阴切开,以免造成过重的损伤。
3、育龄妇女要做好月经期、孕期、产褥期和哺乳期的劳动保护,避免参加过重的体力劳动。特别是在产后,至少要有42天的休息时间,长到60天,千万不可过早地参加重体力劳动或蹲着干活,以免使腹压增加,否则容易发生子宫脱垂。当然,产后也不能总是躺着不动,适当下地活动或做做产后体操是颇有好处的。这样有助于恢复肌肉张力,防止发生子宫脱垂。
4、积极防治慢性病,如慢性咳嗽、便秘等。因为它们都会增加腹压,容易引起子宫脱垂。
子宫脱垂预防注意事项:
(1)卧床休息,睡时宜垫高臀部或脚部,抬高至二块砖的高度。
(2)产后不过早下床活动,特别不能过早地参加重体力劳动。
(3)避免长期站立或下蹲、屏气等增加腹压的动作。
(4)保持大小便通畅。
(5)及时治疗慢性气管炎、腹泻等增加腹压的疾病。
(6)哺乳期不应超过两年,以免子宫及其支持组织萎缩。
(7)适当进行身体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8)增加营养,多食有补气、补肾作用的食品,如鸡、山药、莲子、大枣等。
(9)节制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