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完宝宝后,妈妈们会发生各种变化,尤其是盆底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一起来聊聊产后盆底肌恢复的事情吧。
盆底肌是什么
简单来说,盆底肌就是封闭骨盆底的肌肉群,它支撑着很多器官,比如子宫,膀胱、直肠等。
产后为什么盆底肌损伤
怀孕期间,在孕激素松弛素的作用下,盆底会变得松弛。随着胎儿的发育,子宫不断增大,对妈妈体内的组织和器官会有一定的压迫,造成一定的损伤,尤其是对盆底肌损伤很大;另外,分娩时的过度压力和牵拉,也会容易让这块肌肉变得松弛无力。
盆底肌损伤后出现哪些问题
在产后只有少数人的肌力水平可以恢复到正常,其他的都会出现各种肌力下降,导致的盆腔脏器脱垂,尿频、尿急、漏尿,性生活质量下降,还有些人会出现耻骨联合分离,腹直肌分离引起的腰背疼痛,下肢疼痛等情况。
如何进行恢复
产后42天至1年,是修复盆底肌的较佳时间,要把握时机,尽早开始恢复。
盆底康复的目的
1、减轻尿失禁
2、促进血液循环
3、增强神经反射能力
4、防止盆腔脏器脱垂加重
5、增加盆底肌肉的强度、耐力和支持力
6、缓解肌肉异常的高张力、恢复肌肉弹性
盆底康复方法
凯格尔运动。找到盆底肌(排尿时,控制尿—收—尿—收的肌肉),收紧2-3秒,放松2-3秒,收紧、放松为一次,重复20-100次。
生物反馈训练疗法。这是通过引导表面肌电图和引导尿道收缩压的测定,反馈显示为肌电图或压力曲线,通过影响显示及声音提示,使患者更清楚、更直观地了解自身盆底肌功能状态,并参与到治疗当中。
个体化电刺激治疗。可唤醒、激活盆底肌,加快产后阴道及盆底肌张力和弹性的恢复,对预防和治疗产后阴道脱垂及松弛、尿失禁等盆底障碍性疾病得到不错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