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之前,新闻曝光,家长每天给娃喂夜奶加果汁,导致2岁半孩子乳牙全部“烂光”。
图片来源:看看新闻KNEWS
什么是龋齿?
我们平时说的虫牙,蛀牙,在医学上称为龋齿,这是儿童口腔中常见的疾病。一般儿童龋病分为四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是低龄儿童龋,小于6岁的儿童任何一颗牙上出现龋齿或充填体或因龋齿所致牙齿缺失被称为低龄儿童龋。
第二种类型是重度低龄儿童龋,这是婴幼儿比较严重的龋病类型。
第三种类型是喂养龋又称“奶瓶龋”,属于低龄儿童龋,主要是喂养不当造成的。第四种类型是猛性龋,是指短时间内龋齿突然发生,波及口腔内大多数牙,造成大面积龋坏,甚至波及到牙髓。
孩子出现龋齿的原因
很多家长都有这种疑惑,为什么我们小时候不刷牙,牙齿也没什么问题,现在宝宝的牙齿容易被蛀了呢?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现在的孩子吃的食物越来越细致。孩子吃完东西后,食物变得容易粘附牙齿上,然后残留在牙齿的沟沟缝缝里面,很难被清洁干净。口腔里面的细菌看到牙齿残余的事物,就会兴奋的相互分享这些食物,孩子的牙齿也就被慢慢腐蚀掉了。
时间久了,孩子的蛀牙也就越来越多了。
出现龋齿后,该怎么办?
蛀牙分为三个等级,浅龋,中龋,深龋。龋洞经过修补后,可以阻止龋病病变发展,及早恢复牙齿功能,保持牙列的完整。
对于蛀牙患者来说,早治疗早受益。如果不及时治疗,病变就会越来越大,从浅龋发展到深龋,对冷热酸甜等食物刺激敏感;当损伤到达牙髓,引起牙髓炎,此时牙痛会十分严重。当病变再进一步发展,会引起根尖炎、根尖周脓肿,甚至颌骨骨髓炎,牙齿脱落缺失。
不少家长在进行口腔咨询时,医生会提到补牙,那么补牙指的是什么呢?
补牙类型
补牙大致分为三种,第一种是简单补牙,当出现蛀牙,没有伤到神经,出现自发疼痛的,只需要简单补牙即可。第二种是根管治疗+补牙,当龋怀缺损较大,出现自发疼痛,刺激疼的时候,说明已经到达牙神经,神经感染发炎,需要做根管治疗,再补牙。第三种是根管治疗+打桩+牙冠,当龋坏,缺损占牙冠一半以上的时候,需要先做神经治疗,再打桩做牙冠。
补牙之后,需定期检查
有的家长会感到奇怪,补牙的材料没有掉,为什么还要进行定期检查呢?在孩子补完牙之后,定期检查,是可以做到“只更换材料不磨掉新的牙齿”。有的家长没有定期检查的习惯,当孩子牙齿填充物出现问题,但没有发生大面积的继发龋时,由于材料没有掉,家长很难发现问题。如果定期检查,医生会对此情况,进行严密观察。
小洞不补,大洞吃苦。蛀牙是牙齿健康的天敌,蛀牙不仅会导致牙齿疼痛而且长期蛀牙会龋坏牙齿,由浅入深的龋坏,牙齿里形成深深的牙洞,及时的补牙才能防止蛀牙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