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又称“角黍”、“筒粽”,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是中华民族传统节庆食物之一。粽子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到了晋代,粽子成为端午节庆食物。
民间传说吃粽子是为纪念屈原。粽子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传统食品之一,亦传播地很远。日本、越南以及华人聚居的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等地也有吃粽子的习俗。
粽子传说是为祭奠投江的屈原而传承下来的,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积淀深厚的传统食品。粽子种类繁多,从馅料看,北方有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八宝、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
吃粽子要小心噎食窒息
每逢端午节,粽子成为了每个人必吃的食物之一。由于材料的原因,导致粽子难吞咽,对于吞咽能力比较差的孩子而言,容易出危险。
异物阻塞呼吸道常发生在3岁以下的小孩或老年人,因其咀嚼能力不强,且咽喉防御功能不健全或衰退,在进食或玩耍时口中含有瓜子、花生米、枣核、大块食物或其他异物,突然大哭或咳嗽后大口吸气时,异物可能会阻塞气道。这时病人不能说话,会用手伸向喉部表示哽咽窒息,表情惊恐万状,几秒内嘴唇和皮肤由苍白转为青紫,之后意识丧失。
若不及时解除梗阻,几分钟内即可因严重缺氧、心跳骤停而死亡。即使抢救成活,也会因脑缺氧时间过长,导致瘫痪、失语、智力障碍等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