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颅内血肿绝大多数由外伤引起,外伤性脑内血肿多为对冲性颅脑损伤所致,其形成机制与对冲性脑挫裂伤相似。
手术治疗仍是主要的手段,手术处理要迅速、稳妥、靠谱,尽量缩短术后准备时间; 纠正明显生命体征紊乱,确保手术安全;,手术要以清除颅内血肿和减压为目的,解除脑受压。手术适应证: 意识水平及其演变、血肿量大小及位置、脑池受压程度及中线结构偏移等指征较为重要,意识水平是主要的指标。以下情况应及时手术治疗:
① 意识不清,幕上一侧血肿> 30 ml,颞部血肿> 20 ml 或中线偏移> 0. 5 cm,脑池受压消失,需立即手术治疗;② 幕下血肿> 10 ml,CT 扫描有占位效应( 第四脑室变形、移位或闭塞,基底池受压或消失,梗阻性脑积水) ;③ 颅内压监测发现颅内压持续增高,脱水剂使用效果不明显;④ 经保守治疗患者意识无好转或一度好转后又恶化,和/或出现新的局限性神经系统缺失性损害表现,如偏瘫、失语、颈强直、瞳孔变化等。
手术原则:
①清除较大一侧的血肿,解除占位,手术侧得以减压,但不能使对侧的血肿扩大以免产生手术侧术中的急性脑膨出,必要时行对侧开颅探查、减压;
②多发颅内血肿常伴有严重的脑挫裂伤,术后多脑疝形成,术中需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清除血肿同时应彻底清除挫裂脑组织。如术中脑组织压力高,药物难以控制,甚至发生急性脑膨出时,可行额极或颞极切除,使减压更充分;
③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在多发颅内血肿中较为常见,病情多发展迅速,预后差。术中迟发性颅内血肿是颅脑创伤手术中急性脑膨出的主要原因,对于术中行血肿清除,挫裂脑组织清除术后,出现急性脑膨出,或脑压缓解后又升高,多提示对侧血肿扩大或出现迟发性血肿,应果断行对侧开颅探查。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多在脑挫裂伤的基础上形成,或者由于手术侧减压后,对侧填塞止血的作用消失而形成。患者多合并凝血功能障碍、低血容量休克、高碳酸血症等。术后病情无缓解或加重,要及时复查头颅CT,及时发现并处理迟发性颅内血肿;
④双侧血肿同时存在或同时存在广泛脑挫裂伤,虽中线结构无移位,但双侧脑室及脑池显示不清,要根据具体情况行双侧开颅手术,清除血肿和/或去骨瓣减压; ⑤幕下血肿,对于硬膜外合并小脑内血肿和/或挫伤,第四脑室变形、闭塞,要及时行血肿清除、后颅凹减压,合并梗阻性脑积水者要行脑室穿刺引流,合并幕上血肿、占位效应明显者,要一并行幕上、幕下开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