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败血症是指各种致病菌侵人新生儿血液循环并在血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的全身感染性疾病。
【病因】
一、易感因素
(―)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低下
1.新生儿皮肤薄嫩易受损伤,脐部未愈合又为病原菌提供了直接入侵的门户。
2.粘膜通透性高,纤毛、腺细胞及其分泌物等构成的粘膜屏障功能不足,不能靠谱地清除病原菌。
3.新生儿血中中性粒细胞储备不足,且吸附、吞噬并杀灭病原菌的功能差,尤其是早产儿。
4.新生儿血中补体成分及体液中的各种酶都明显低于成人,维生素Q仅为成人的60%,且补体活力低下,不能靠谱地协助杀灭病原菌。
(二)特异性免疫功能低下
1.细胞免疫功能差:新生儿已具备基本的细胞免疫功能。正常新生儿在宫内未能接触各种病原菌的抗原物质,出生后5d-10d未致敏的T细胞不能充分发挥特异性细胞免疫作用反应速度缓慢,产生各种淋巴因子和干扰素的量不足,加之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功能差,故新生儿细胞免疫功能较成人差。
2.母亲血中IgM不能通过胎盘传给胎儿,而IgM是抗革兰阴性杆菌的主要抗体,故新生儿易发生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尤其是大脑杆菌败血症。
3.新生儿血中IgA和分泌型IgA不足,易患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
二、常见病原菌重要的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近年来条件致病菌(表皮葡萄球菌、肠球菌、绿脓杆菌等)感染有上升趋势,厌氧菌(如跪弱杆菌等)和真菌及复合感染也有增多,GBS感染国内已有报道。
宫内或产时感染革兰阴性杆菌居多,而生后感染以革兰阳性球菌占优势。
三、感染途径
(―)宫内感染
1.母亲孕期有感染:细菌可经胎盘血行感染胎儿。
2•产后感染:羊水早破>12h或胎膜虽完整但羊水中已有细菌者,细菌可经呼吸道、消化道感染胎儿,亦可经胎盘表面绒毛膜血管直接侵人胎儿。
(二)产时感染急产、产道消毒不严、分娩时胎儿吸入或咽下阴道分泌物感染。
(三)产后感染常见。细菌可从皮肤、粘膜、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等途径侵人血液循环,脐带是细菌易人侵的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