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期有很多病因可引起溶血,包括同种免疫性溶血、红细胞膜缺陷、红细胞酶缺陷及感染等,以同种免疫性溶血多见。一般所说的新生儿溶血病即指新生儿母子血型不合溶血病。
【诊断】
一、产后诊断既往有不明原因的死胎、流产、输血史,以及曾分娩重度黄疸儿的孕妇均应进行产后检査。
(―)血型及血型抗体测定先査孕妇血型,若为Rh阴性或0型,则应检査丈夫血型。若两者血型不合则应检测孕妇血淸抗体,对Rh溶血病尤为重要。于妊娠12周-16周,28周-30周,36周测孕妇血淸抗体,血型抗体效价上升者提示胎儿很可能受累;当抗体效价达1:32时,应作羊水检査,达1:64时提示可能已发生溶血。
(二)羊水检查
定羊水中胆红素水平,了解胎儿是否发生溶血及溶血程度,同时测定卵磷脂磷脂比值,估计肺的发育成熟度,为决定胎儿提前分娩或宫内输血提供参考依据。
(三)B超检查
可了解胎儿的发育状况以及有无胎儿水肿存在。
二、产后诊断
结合产后检查情况及新生儿生后的临床表现可作以下检查。
(一)新生儿溶血的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红细胞及血红蛋白下降,网织红细胞升高,有核红细胞升离,血清间接胆红素上升,均提示溶血存在。一般Rh溶血病较ABO溶血病变化显著。
(二)新生儿血型特异性抗体测定是确诊的依据,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检查新生儿血型:了解母婴血型是否不合。
2.检查新生儿红细胞是否致敏: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hstest)阳性,说明患儿红细胞已被血型抗体致敏。但ABO溶血病患儿红细胞上IgG抗体结合量少,常呈阴性或弱阳性,故必须采用改良的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以提高其阳性率。
3.检查新生儿血清中血型抗体及类型作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采用患儿血清与标准红细胞进行试验,阳性结果即表明有血型抗体存在,并可根据标准红细胞的聚集情况判定抗体类型。
(三)检査母亲血中有无血型抗体
产母血中Rh抗体的检出对新生儿Rh血型不合溶血病的诊断有参考意义。产母血中ABO血型抗体的存在,对ABO血塱不合溶血病的意义较小,但母血中不含抗A(或抗B)抗体则可排除ABO溶血病。
【预防】
1.对有流产、死胎、死产史的孕妇,应作产后咨询和检查。
2.如有母子血型不合情况时,测定孕母血抗体滴定度,并可服用中药预防。
3.产后检查已确诊可发生血型不合溶血病者,应将孕妇转送至有条件换血的医院分娩。
4.目后我国已采用对未致敏的Rh阴性孕妇肌内注射抗Rh(D)lgG以预防Rh血型不合溶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