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又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指在新生儿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液及组织中胆红素水平升髙,出现皮肤、黏膜及巩膜发黄的临床表现。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症状之一。在新生儿期,当血清游离胆红素严重增髙时,可导致神经细胞中毒性病变,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而危及患儿生命。
一、生理性黄疸特点
50%-90%的新生儿在出生后2-3天出现黄疸,但全身情况良好,且为自限性,不需治疗,预后良好,故称生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的特点:
1. 一般情况良好;
2.足月儿生后2-3天出现黄疸,4-5天达高峰,5-7天消退,迟不超过2周;早产儿黄疸多于生后3-5天出现,5-7天达高峰,7-9天消退,长可延迟到3-4周;
3.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85μmol/L;
4.血淸胆红素足月儿<221μmol/L,早产儿<257μmol/L;。
二、病理性黄疸特点
由于某些病理因素所引起的黄疸,其临床特点有:
1.黄疸出现时间过早,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
2.血清胆红素值过高或上升过快,血清胆红素足月儿>221μmol/L;、早产儿>257μmol/L;,或每日上升超过85μmol/L;;
3.黄疽持续时间过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
4.黄疸退而复现;
5.血淸结合胆红素>34μmol/L。
具备其中任何一项者即可诊断为病理性黄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