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二孩政策放开,每个家庭的反应各不同,70后想生不能生,80后能生生不起,90后一个都不想生,对于生育二胎意愿较强烈的一部分高龄夫妇来说,可能存在着哪些障碍或者困难?
医生指出,人的生育能力是有期限的,尤其是女性:在18~31岁期间卵泡数多,为较佳受孕期;31~37岁期间卵泡数有所下降,而37~45岁阶段卵泡数急剧下降,到51岁时卵泡数几乎为0。
随着年龄的增加,女性卵巢的功能明显降低,卵巢正常排卵减少,生育能力和原始卵泡池的储备直接相关,而激素的变化,卵子质量也随之下降,出现卵母细胞的线粒体异常、卵母细胞中纺锤体异常、卵泡进行性的丢失、颗粒细胞功能的下降外,还会带来子宫器质性的病变、内科合并症等风险的增加。
高龄对男性的生殖能力也有影响,主要表现为精子质量下降、取精困难等。
所以说,生娃要趁早。有条件、有意愿的夫妇应尽早备孕,越晚可能会面临更多问题。
高龄生育可能会产生一系列风险,如染色体异常,唐氏儿;白血病、肿瘤的概率增加;子代发生自闭症、双相情感障碍、老年痴呆症等神经系统疾病的概率增加;子代罹患高血压、糖尿病等概率增加。对于高龄夫妇来讲,在生育二孩上都要审慎而行,做到有备而孕、择优而生,切实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负责。
要想优生优育,就必须重视孕前检查和产前检查。产前检查包括孕妇的检查及胎儿的检查,了解胎儿的发育情况,预防妊娠期并发症和合并症,排除胎儿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