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党中央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是继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调整。计划生育的调整让众多人有了期待和担忧。
二孩政策的放开,如何来迎接新的挑战?在妇产科学术大会上,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教授,中国优生科学协会会长左伋提出以下观点:
1.较佳生育年龄的引导
24~30岁是女性的较佳生育年龄,30岁(特别是35岁)以后生育,胎儿(婴幼儿)发生出生缺陷的几率将随母亲年龄增加而增加。长期“一胎化”政策使相当一部分女性在“新政”下处于高龄状态,即处于出生缺陷的高发状态,因此政府部门一方面应发挥学术团体、民间机构的力量,转移部分政府职能,大力普及较佳生育年龄的知识,科学引导二胎生育;另一方面,应通过妇幼(医院)加强孕前、孕期的健康管理,限度地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
2.妇产儿科医生的培养
几个月前,相关主管部门提出儿科医生降分入职以适应儿科医生不足的需求,这在全社会引起轩然大波。事实上妇产科医生也是相对不足的,“二孩新政”必将使原本就不足的妇产儿科医生队伍更加雪上加霜。政府部门应尽快加强调研,定出治疗之道。相应地,后续的婴幼儿教育问题也应未雨绸缪。
3关注儿童的身心健康
由于长期一胎化政策的影响,独生子女形成了特定的心理,二胎新政后必然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影响,需要全社会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政府部门应支持和鼓励社会机构及早介入,建立和谐的“同胞”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