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水化合物和细菌是引起蛀牙的两个诱因,细菌可通过代谢分解碳水化合物,产生酸性产物,这些酸性物质会侵蚀牙齿,从而龋齿。此外,碳水化合物还会为细菌提供养分,帮助细菌的繁殖。
说到蛀牙,可以说是每个人的童年噩梦,不少人在童年的时候饱受蛀牙的摧残和牙医的折磨。听到蛀牙,就不禁会联想到刺耳的声音和剧烈的疼痛,不少人即便把蛀牙治好了,但由于没有保养好,长大后仍然有蛀牙的问题。
除了吃糖外,这些行为也会增加蛀牙风险
1.夜奶
宝宝到六个月以后,就应该开始减少夜奶的次数;待满一岁后,就要开始尝试断掉夜奶的习惯。此外,宝宝开始长牙时,早晚都要注意口腔清洁,可用蘸着水的面部轻轻擦拭宝宝的牙床,减少龋齿的产生。
2.缺钙
缺钙会导致牙釉质发育不全,从而遭到破坏。因此,父母在饮食上要注意钙质的补充,防止这类情况的发生。
3.喝止咳糖浆不漱口
止咳糖浆是含糖量较大的药物,众所周知糖会引起龋齿,这种“隐形”的糖常常会被忽略。特别是一些妈妈喜欢在睡觉前给宝宝吃药,就更容易让宝宝的口腔内长时间积聚这些糖类,引起蛀牙。因此,服用止咳糖浆、咽喉含片后一定要督促宝宝漱口刷牙哦!
4.常吃零食
吃零食时口腔分泌的唾液较少,食物更容易残留在牙齿上。尤其是淀粉类食物,如薯片,吃完用牙线清洁齿缝中的食物残渣,以减少对牙齿的损害。宝宝少吃零食对身体并无影响,家长给孩子吃零食应有比较固定的数量和时间。
蛀牙的产生跟日常习惯有关,如果你不注意口腔卫生,蛀牙就容易缠身。如今蛀牙已成口腔的常见病,也是人类普遍的疾病之一,要想预防必须从小开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