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有妈妈发现自己宝宝的牙齿有些发黄,很多妈妈表示自己家的宝宝也是这样,本以为小宝宝新长出的牙齿应该是洁白的,没想到却越来越黄,这是怎么回事呢?
长牙期出现黄牙现象,多是因为家长忽视了以下三个方面。
1.宝宝夜奶
很多宝宝由于形成了心理依赖,每天晚上都要喝夜奶才会睡觉。很多妈妈怕宝宝饿,也会让宝宝喝夜奶。但是对于1岁以上的宝宝来说,喝夜奶多是为了寻求心理安慰。
睡觉时唾液分泌减少,宝宝吃得食物多以流质居多,奶滞、食物残渣如果没有在睡前清洁,易附着于口腔周围的软组织黏膜上,长时间就会导致黄牙、蛀牙
2.忽视宝宝口腔卫生
一些妈妈在照顾宝宝的过程中,只注意给宝宝洗脸、洗澡,却忽视了口腔卫生。宝宝小的时候,妈妈认为宝宝没有牙齿不用清洁;另一方面,一些家长认为孩子反正是要换牙齿的,换了牙再刷牙也不晚。其实在宝宝长牙后,妈妈就要帮助宝宝清洁牙齿了,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近有个一岁左右的宝宝患严重牙龈炎,牙龈红肿,一问才知,自他出生以来,父母从没有给他刷过牙。孩子牙齿不清洁,轻则乳牙变黄,严重一些的宝宝一长牙就会出现龋齿。
所以,当宝宝睡前喝完奶时,家长要及时的给宝宝清洁口腔、牙齿。
对于0-6个月的宝宝,妈妈可以在宝宝喂奶后或睡觉之前用温热水浸湿的医用纱布或棉签轻轻擦拭舌头、口腔黏膜和牙床,去掉残留在口腔内的乳凝块。
宝宝满6个月后,已经添加辅食,有些宝宝乳牙也开始萌出了。爸爸妈妈要在宝宝喝奶吃辅食后给宝宝喝些水,或者选择硅胶指套牙刷,给宝宝清洁口腔。
宝宝1-2岁时,爸爸妈妈可以使用儿童专用牙刷给宝宝清洁牙齿,防止伤到宝宝口腔内部。
宝宝3岁后,可以开始学习自己刷牙。
3.宝宝缺钙
如果是孕期缺钙,也有可能导致宝宝牙齿发育不好。因为钙的摄入量会影响牙釉质的结构,缺钙很容易导致牙釉质发育不全。牙齿缺少了牙釉质的保护,细菌就会乘虚而入,牢固地黏附在牙齿表面和窝沟中形成牙菌斑,造成孩子的牙齿发黄发黑。不仅如此,这些菌斑还易产生大量的酸性物质,使菌斑下面的牙釉质表面出现脱钙、溶解现象,破坏牙本质。
宝宝出生后,一般奶粉、食物中的钙可以满足孩子日常钙的需求,但是也会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孩子缺钙。当发现宝宝黄牙后,及时的补钙,不仅可以增强体格,还可以让换牙长出来的恒牙更白。如果宝宝牙齿已经出现脱钙现象,就需要及时治疗。
新换的牙怎么那么黄呢?是不是没发育好?
除了因为不注意清洁卫生而使乳牙发黄,宝宝新长的恒牙比乳牙黄是正常现象,这是由于恒牙钙化的程度比乳牙高,恒牙外层的牙釉质透明度比乳牙好,所以就容易透出内层呈黄色的牙本质。但如果牙齿变色严重,还是要及时就诊,咨询牙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