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宝宝在4~6周,口腔上颚中线两侧和牙龈边缘会出现一些黄白色的小点,很像是长出来的牙齿,俗称“马牙”或“板牙”,医学上叫做“上皮珠”。
上皮珠是什么鬼?
赶紧查一下。
“上皮珠是由牙板上皮剩余所形成的角化物,并非真正的牙齿。”
妈妈关心的其实是这个:
“上皮珠”影响宝宝健康吗?
远东口腔科医生告诉你:上皮珠不影响宝宝吃饭或乳牙的发育,它在出生后的数月内会自动脱落,不需要特殊处理。有的宝宝因营养不良,“上皮珠”不能及时脱落,这也没多大妨碍,不需要医治。家长切忌用锐器自行将它挑破,以免引起感染。
下面,咱们就来聊一聊宝宝长牙那些事儿,新妈妈都要知道的科普知识哦!
1. 宝宝何时长出颗牙?
宝宝颗牙一般是在出生后6个月左右开始萌出(有个体差异),到2岁左右,20颗乳牙全部萌出。
有的宝宝牙齿萌出较晚,在出生后1年内萌出颗乳牙,均属正常。如果超过1岁后仍未见颗乳牙萌出,或超过3岁乳牙尚未全部萌出就不正常了。可以带宝宝拍X线片,检查有无牙胚,排除是否有“无牙畸形”的问题。
2. 宝宝出牙期的这些现象妈妈要知道
宝宝出牙期通常都会出现很多不适的症状:
①爱流口水
②喜欢咬硬物或啃手、啃拳头
③平时安静的宝宝突然变得烦躁,爱哭,夜里睡眠不好
④两颊发红
⑤有可能有低热或腹泻的症状
由于宝宝还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不适,通常只能通过哭来表达。妈妈此时要注意观察宝宝的牙床,长新牙的位置通常会有小小的突起或红肿,这表明宝宝要长牙了。
妈妈可以让宝宝咬磨牙棒或饼干、能咬的干净玩具等,以刺激牙龈,使牙齿顺利萌出。
3. 婴幼儿期,宝宝容易有“奶瓶龋”
奶瓶龋是发生在婴幼儿时期的一种特殊时期的龋病,这种龋病可在短期内使萌出不久的乳切牙发生龋坏。
奶瓶龋的发生主要在婴幼儿睡觉前,家长为了促使宝宝入睡,用奶瓶喂养牛奶、糖水、果汁之类的食品造成的。
有不少宝宝有喝夜奶的习惯,或者含着奶瓶入睡,这样在他的口腔内,就会在牙齿之间存留一些牛奶等食物,口腔内的细菌就利用这些食物产生酸,造成牙齿的龋坏。
所以,为了预防奶瓶龋,妈妈在宝宝喝完奶后要清洁一下牙齿,喝点水,或者接触夜奶、含奶睡觉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