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绝经期指妇女绝经后后的一段时期,也就是卵巢功能开始衰退一直持续到后一次月经后一年。此期主要以无排卵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为主。在这段时间妇女主要以休息,加强营养。贫血者补充铁剂,严重者输血治疗,出血时间长者应用抗生素的治疗手段为主,那么在患了围绝经期出血之后患者该做哪些治疗呢?
一.宫腔镜检查 宫腔镜检查能直接观察宫内及颈管内病灶的外观形态、位置和范围,对可疑病灶进行定位活检。故对久治不愈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宫腔镜检查有助于发现子宫内病变并可在直视下选点取材,减少误诊。宫腔镜检查的敏感性94.1%,特异性95.5%。
二.阴道脱落细胞涂片 动态观察阴道脱落细胞,通过阴道上皮细胞成熟指数(MI)了解体内E水平,作为诊断、分型及治疗中的监测指标。
三.B型超声 B超可以发现被诊刮忽略的黏膜下小肌瘤,发现卵巢肿瘤,子宫内膜厚度测量与动态观察等。由于其伤和可重复性,对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判断治疗效果及指导临床治疗均起重要作用。
四.BBT 是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诊断中常采用的简单易行的方法之一,根据BBT相,结合其他监测指标,作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分型,观察疗效以及指导治疗的简单易行的手段。
五.性激素测定 为反映体内生殖内分泌状态和卵巢功能确切的指标。于激素治疗后,或在基础体温(BBT)指导下择期采血,测定FSH、LH、催乳素(PRL)、雌二醇(E2)、孕激素(P)、睾酮(T)水平,区别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类型、与多囊卵巢综合征、高泌乳素血症鉴别,从而指导临床制定治疗方案,使治疗更具有针对性。
六.宫颈黏液评分 了解体内E水平,如在出血后甚至流血期宫颈黏液仍呈羊齿状结晶则提示为单一E作用,无排卵功能,可作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临床分型、E水平估量和观察疗效的简易指标。
七.诊断性刮宫术 可了解子宫内膜与卵巢功能状态,又能直接止血。对围绝经期出血及有内膜癌高危因素者,应首先行分段刮宫术,排除恶性病变。诊刮必须全面刮除子宫内膜功能层,组织物送病理检查。还应注意宫腔深度、形态、宫壁是否光滑等。诊断性刮宫术的敏感性78.8%~84.5%,特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