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学的进步与发展,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意识到营养均衡的重要性,然而,部分家长对小儿营养摄入仍存在误区,认为孩子什么吃的没有,怎么会得营养性疾病呢?
日前,我院儿保科接诊了一位13月龄的小宝宝,家长称宝宝食欲减退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每次吃饭时,总哼哼唧唧,经过检查发现,该患儿是由于缺铁性贫血导致的食欲减退等症状,需进行铁的补充。
我院儿保科陈秀花主任提醒,由于各种原因,部分孩子容易出现营养素缺乏或过多的情况,因此建议家长做好学习储备,以预防婴幼儿常见营养性疾病发生。
小儿缺铁性贫血是由于婴儿体内铁缺乏,血红蛋白合成减少或铁丢失过多导致的贫血。血红蛋白是目前监测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主要指标。
小儿缺铁性贫血多发于6个月~2岁左右的儿童,症状主要表现为皮肤苍白、食欲减退、严重的话会导致心悸,思想不集中,影响生长发育和智力。
对小儿来说,满6个月应开始添加辅食,辅食添加时,建议多吃富含铁元素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海带,豆类等。其中动物来源的铁吸收率高于植物来源。
另外,早产儿及低体重儿从3个月开始,就需要加强饮食中铁的含量。如孩子确诊缺铁性贫血,需在医生的指导下针对病因进行饮食纠正或铁剂补充。
维生素D缺乏可导致佝偻病和软骨症,其中佝偻病多见于六个月以内的婴儿,而骨软化症发生于成年人。
佝偻病的活动初期,宝宝容易出现烦躁、睡眠不安、夜哭、多汗的情况,随着病情进展,出现肌张力低下,关节韧带松懈,动作发育迟缓等,独立行走也会较晚,久而久之导致孩子营养不良、免疫力减弱等等。
维生素D缺乏病的预防应从围生期开始,孕妈妈应该多进行户外运动,多晒太阳,供应丰富的维生素D、钙、磷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
新生儿期,一般提倡母乳喂养,并让宝宝尽早开始户外活动,接触日光。
宝宝六个月左右应该及时添加辅食,增加维生素D强化奶制品的摄入等,保证宝宝有足够的维生素D营养素。
宝宝养育不易,爸爸妈妈们只有把好婴幼儿喂养关,才能让孩子少生病,日常看护也轻松一些。如发现宝宝确实存在营养偏离,爸爸妈妈们也要依据科学的方式进行干预,及时矫正其营养偏离,促进我们宝宝身心健康发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