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
微博上一段微信聊天截图火了,
事情大致经过:
小学生的爸爸在家长群里询问老师睡没,
老师回复后,遭到学生家长的失控抱怨,
“我闺女还没睡,你睡什么睡”
群里其他家长也控制不住了,
七嘴八舌的跟着抱怨起来,
,这位带头的家长被老师请出了家长群。
类似的还有一个视频,
视频中的孩子们一边哭一边写着作业,
嘴里喊着“怎么办、太多了”
在旁边边笑边录视频的无疑是亲妈了。
针对这些事,网友各执说辞
有站家长立场的,认为现在学校不顾及孩子实际情况,作业布置过多;
也有站老师立场的,认为作业写不完的占少数,主要还是孩子自身学习效率的问题。
小学生一般4-5点放学,放学有直接回家的,也有去上补习班的,还有跟小伙伴玩耍的;回到家看会儿电视,休息一下,不及时写作业,等到准备要写时又到饭点了,吃完饭后又要休息一下,洗澡等等,拖到8-9点这样,其实饭前饭后这两个时间段都可用来写作业,因为这样的拖延导致完不成作业。
拖延症很大程度是因为对时间没有概念,
如何帮孩子树立时间观念才是父母的重中之重。
认识时间
孩子的思维都是具体形象的,言语的灌输不如跟孩子动手制作一个纸质的时钟,画写简单的图画,如一碗饭、水滴、书、玩具等,做成贴纸,将它们贴在时钟的相应位置,贴在那里就意味着这个时间该做什么。
陪孩子一起制定时间表
合理科学的安排孩子的作息,对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很有帮助。但家长制订时间表时,应遵循孩子的意愿,和孩子讨论。做每件事之前先设定闹钟,闹钟的声音对宝宝有督促作用,容易产生紧迫感。孩子将作息时间固定下来,形成习惯,才能明确地认识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规律。
父母以身作则
孩子有样学样,如果父母每天对着手机、熬夜等等,孩子就会有“为什么你们可以**,而我就要**”的心理,所以家长要从自己做起,以身作则严格遵守时间,平日里做事讲究效率,孩子自然会效仿大人去做,对孩子来说家长的行为准则是榜样,所以首先家长要有自控能力,那样孩子自然觉得守时的必要。
树立鼓励制度,以便强化
让孩子有时间观念,缺少不了父母的表扬和鼓励,当孩子表现的不错的时候,父母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对孩子的执行好的部分予以表扬,不但是对孩子的鼓励,更能增加孩子的自信心;但面对不足的时候,我们也要指出并让其改进,指出时需注意态度要委婉,不能批评。孩子的心灵很脆弱,批评容易打消孩子对执行计划的积极性,一旦没有了积极性,计划执行力就会大折扣。
,我想说,学校里不是1对1教育,不可能按照个别孩子的效率来布置作业,为什么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而只有少数完不成呢,需要在自身找原因,而不是一味的将责任推给老师,别忘了,你是孩子的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