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深圳远东妇产医院官方网站!

0755-82613333(深圳)/400-868-1988(香港)
·三级专科医院 ·深圳医疗保险定点医院

训练弱智儿童的综合方法发布时间:2023年12月2日

来源:深圳远东妇产医院浏览:470次

对弱智儿童进行训练,是家庭与训练中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孩子每周有一半时间在训练中心接受教育,另一半时间在家里由家长辅导。如果附近没有这类训练中心,可以由三、五个家长组织起游戏小组,让孩子隔日在集体中学习,其它时间由家长来教。如果附近没有这类儿童,则要由家长负担起全部教学任务,这也是可以的。

对弱智孩子进行早期训练,教孩子些什么呢?首先要有一本教材。如果没有这样的教材,可以用托儿所或幼儿园的教材,降低年龄段来教。教学方法也可参考托儿所和幼儿园的。下面谈谈有关训练的一些问题。

一、大运动

指俯卧抬头、独坐、独走、跑、跳等身体的运动。按一般情况,这些动作随儿童生理成熟,稍加练习,即可完成。可是对于弱智儿童来说,却需要着意训练。方法是循序渐进、坚持不懈地对他进行重复练习。

二、手的精细动作

指手的抓握、对指捏物和双手的协调技巧。和大运动一样,也需要重复训练。在手的诸多动作中,对指捏物为重要,任何精细的动作,如穿针做活、书写、协调技巧,都少不了它。有一位心理学家曾说过:“如果一个儿童到10个月还不会用拇指和食指捏起小物件,就可以怀疑他智力有问题。”训练手指的动作可以用对指捏起大米花、穿珠子、折纸、写字等活动来做。

三、语言

包括发音、懂话、说话三个方面。弱智儿童有语言障碍的很多,绝大多数(不包括极重度智力落后儿童)弱智儿童能懂一些话,但说不出来。他们的听力和语言器官并无障碍。要训练弱智儿童的语言,必须做到使他们能懂会说。的确,语言的训练任务十分艰巨,家长不要着急,应耐心教学。语言训练可以用以下这几种方法:

1、创造一个语言环境。成人应该常常说着自己正在做的事或孩子正在做的事。如:“我在擦桌子!”“你喝水呢!”如果天天讲一些常出现的字,孩子就会懂了。

2、对口型。成人与儿童对坐在桌后,桌上放几种玩具,成人拿起一种玩具,对着儿童说玩具的名称,适当夸张口型,鼓励他模仿。开始他无此意识,时间长了,他也能着意模仿。

3、利用实物作教具。儿童常见的是实物。用实物做教具,使他更能理解。

4、利用识字鼓励儿童开口说话。成人把要教的字,一个一个写在12公分见方的卡片上,一个字教会了,再教一个。这样在儿童学会100个字时,则不再往下教,开始学组词,如“大马”、“小狗”等。待儿童能连说两个字了,再教连说三个字,如“大红花”、“小黄狗”等。这以后再教句子,如“老师你好”、“妈妈上班”等。教识字有两个难点,一个是连说两个字,另一个是回答问题(不是模仿)。家长要有耐心。注意:识字在这里只是一个方法,只要求儿童会发字音,不要求理解字的意思和书写;所用的字一定是常见的。这样,可以提高他识字的兴趣。

5、说儿歌。由于儿歌有韵,琅琅上口,儿童学起来比较容易。

6、讲故事。待儿童语言有了较大的进步后,可以给他讲简单的故事。要他复述,鼓励他说连贯语言,对训练思维能力有好处。

四、认知能力

指适应性行为(包括看、听能力,摆弄物体、手眼协调等)和颜色、形状、数的抽象概念的认识。这部分的训练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颜色、形状。难的是数概念,对于颜色或形状,应先巩固一种再教一种,不要对比着教。比如学认红色,只认红色,会了,再教绿色,然后再混合,让他辨认。数概念在幼儿阶段可不教,如果他能够在生活中懂得1、2,那就行了。

五、个人与社会行为

包括与人交往的礼貌、适应新环境和生活自理能力。这部分内容要专门训练。训练的方法与训练正常儿童的方法基本相同,在日常生活中训练,但要多次重复。

六、不良行为的纠正

不良行为指不符合社会要求的一个儿童应有的行为。如:胆小、退缩、唾人、毁坏东西、重复动作等。这些不良行为虽在正常儿童身上也有,但在弱智儿童身上则更多、更难纠正。可以用的纠正方法有:

1、不予理睬。主要用在这种行为不伤及他人,情节又很简单的时候。

2、转移注意力。特别用在任性、固执等行为上。

3、讲道理。用在智残程度较轻、年龄稍大的儿童。在讲道理时,语调要坚决,态度要严肃。

4、给予温暖。对胆小、孤僻、退缩行为的儿童用,让他体会到只有和别人在一起时才会得到快乐。

5、惩罚。在儿童有伤害性行为时,必须把他抱离现场,离开被伤害对象。这本身就是惩罚。待他平静之后,再讲道理,即使他不懂,只是机械地执行,也要他道歉。为了给儿童深刻的印象,有时也可以象征性地打儿童一下手心或屁股,但不要为了自己出气打孩子。

2025-11-11 19:41
你好!请问有什么能帮到您? 请点击输入内容......
妇科 产科 儿科 新生儿科 儿保科 盆底与妇科泌尿 口腔科 月子中心 甲状腺乳腺外科 中医科 肛肠门诊 儿外科 内科 皮肤科 耳鼻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