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要想小儿安,三分饥与寒。但现在的妈妈们,哪舍得让宝宝三分饥?每天变着法子让孩子多吃一点,一日三餐还不够,再来个下午茶、夜宵,时常把孩子的肚子撑得鼓鼓的。
然而长期的饱食,可不是个好事。宝宝长期吃得太饱可是有很多危害的呢。
1、过度肥胖
长期的饱食容易使孩子慢慢形成肥胖,肥胖带来的危害有很多,可能会导致孩子性早熟、抵抗力下降等。
儿童时期的肥胖症可发展为成人肥胖症,肥胖也会对以后的健康带来隐患,比如中年的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脏病等。
2、危害大脑
为了消化过多的食物,有限的和氧气从头部转移到消化道,导致脑细胞暂时缺血。长期的脑供血越少,会抑制大脑智能区域,从而造成大脑早衰。
3、影响身高
吃的多会影响身高?是的!医学研究表明,人在饥饿状态下,会促进脑垂体更多地分泌生长激素,刺激宝宝骨骼生长。
如果宝宝长期吃得太饱,就会阻止饥饿状态下生长激素的分泌,影响以后的身高。
宝宝吃撑危害大,那如何判断宝宝吃饱了?
如果宝宝出现以下表现,说明已经喂饱了:
一、听宝宝喝奶的声音
宝宝吃奶的时候,平均每吸吮2~3次可以听到清晰、有节奏的“咕嘟、咕嘟”吞咽声,如此连续约15分钟左右,然后宝宝的吞咽声音逐渐变小,宝宝就差不多吃饱了。这个时候就不要再喂啦。
二、躲避扭身,开始挣扎
如果宝宝已经吃饱了,而你还不停给他喂食,这时宝宝就会出现抗拒的情绪,扭身不吃、躲闪、鼻子哼唧,身子各种扭动等,家长就不要强迫孩子继续吃啦。
三、大小便增多
从宝宝的大小便中,可以看出宝宝吃饱了没有。吃母乳的婴儿一般每天大便3—4次,吃奶粉的婴儿,大便基本每天2次,金黄色,呈糊状。如果宝宝吃的过饱,宝宝的大小便次数就会增加,这个时候,宝妈就应该让宝宝少吃点啦。
四、宝宝开始注意别的地方
宝宝喝奶喝着喝着,突然开始注意别的地方,比如开始注意灯光、屋里的其他人、或者屋外的一些动静,这个时候说明小宝宝的注意力已经不再吃饭上了,那也就说明小宝宝已经吃饱了。
宝宝吃得太撑,妈妈可以怎么缓解宝宝的不适?
1、让宝宝多活动活动,去散散步,或陪宝宝玩一些有趣的游戏。
2、给宝宝喝一些温开水或吃点山楂片,帮助消化吸收,缓解宝宝过饱的症状。
3、可以帮宝宝轻轻按摩腹部。让宝宝平躺下,然后用手掌掌心轻轻按在宝宝肚子周围,进行顺时针或逆时针揉搓,能促进宝宝胃肠蠕动,加快消化吸收。
长按扫描二维码,了解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