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内疫苗(一类疫苗)
计划内疫苗是规定纳入计划免疫,从宝宝出生后必须进行接种的疫苗,属于免费疫苗。
 
 卡介苗:是一种减毒的活性牛型结核杆菌疫苗,接种卡介苗可以使人体产生对结核病的抵抗力,以预防结核病(俗称肺痨)。婴幼儿的抵抗力弱,而结核病主要经呼吸道传播,如果空气中有结核菌,宝宝很可能受到感染,从而发生急性结核病,如结核性脑膜炎,危及宝宝生命,因此每一个健康的婴儿都一定要接种卡介苗。
 乙肝疫苗:在发展中,乙肝的发病率非常高。乙肝妈妈很容易将乙肝传染给宝宝。医生们发现,慢性乙肝患者的几率与感染时的年龄密切相关,1岁以内感染乙肝病毒后约有90%发展成慢性乙肝患者,而青壮年、成年人感染后成为慢性乙肝患者的比例只有5%左右。因此接种乙肝疫苗是降低乙肝病毒携带率、减少乙肝危害的方法。
 脊髓灰质炎疫苗:髓灰质炎是由脊灰病毒引起的小儿急性传染病,5岁以下宝宝的发生率特别高,尤其是婴幼儿,所以又称为小儿麻痹症。这种病毒潜藏在玩具、文具、饮用水中,当宝宝吃进病毒后,大部分不会有问题,但有1‰~1%的人出现症状,病毒通过口腔,进入胃肠,随后侵犯脊髓,主要损害患儿脊髓中管理运动的部位-脊髓后角运动神经细胞。造成弛缓性肌肉麻痹,发生麻痹症的儿童多数留下跛行,终身致残。
 百白破疫苗(百白破是白喉、百日咳、破伤风的简称,疫苗主要针对这三种疫病。宝宝3、4、5个月及1岁6个月时均应各接种一针百白破疫苗。)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表现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鸡鸣样吸气吼声为特征。病程可长达2~3个月,所以称为百日咳。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母体无足够的保护性抗体传给胎儿,6个月以下婴幼儿发病较多。病后可获免疫力。
白喉:是由白喉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表现为咽、喉、鼻部黏膜充血、肿胀并有不易脱落的灰白色假膜形成。由于细菌产生的外毒素所致全身中毒症状,严重者可并发心肌炎和末梢神经麻痹。
破伤风:破伤风杆菌广泛存在于泥土和人畜粪便中。一切开放性损伤如开放性骨折、烧伤,甚至细小的伤口如林刺或锈钉刺伤,均有可能发生破伤风。表现为张口困难、牙关紧闭;表情肌痉挛,病人出现“苦笑”面容;背部肌肉痉挛,头后仰出现所谓的“角弓反张”;可造成呼吸停止窒息死亡。
 流脑疫苗:流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2月~4月是发病高峰。流脑病菌存在于人体鼻咽腔分泌物中,通过说话、咳嗽、打喷嚏等方式经空气飞沫传播,与带菌者密切接触,如怀抱、喂奶等是2岁以下幼儿感染的重要途径。人感染流脑后往往没有症状,成为无症状的携带状态,只有不到1%的人会出现临床症状。患者主要是15岁以下的少年儿童,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尤其容易感染。
这种病表现为高烧、头痛、喷射状呕吐、脖子发硬。流脑双球菌也可以进入血液,引起败血症,皮肤出现紫色的淤点或淤斑。病死率为5%~10%。脑膜炎会引起脑部损伤而遗留听力下降或耳聋、智力低下等后遗症。
 乙脑疫苗: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我国夏秋季节常见的疾病。叮咬过带病菌猪的蚊子,再叮咬人时,可能感染。多发生于儿童,尤其是10岁以下的儿童易感染。乙型脑炎病毒侵入人体后,只有当人体防御机能低弱时病毒才穿越血脑屏障侵入中枢系统而发病。从乙型脑炎病毒侵入到发病,一般要经过4~21天,平均14天左右。人被感染后,常造成患者死亡或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
 麻疹减毒活疫苗:麻疹患者是惟一的传染源,患儿从接触麻疹后7天至出疹后5天均有传染性,病毒存在于眼结膜、鼻、口、咽和气管等分泌物中,通过喷嚏、咳嗽和说话等由飞沫传播。其传染性极强,易感者接触后90%以上均发病,过去在城市中每23年流行一次,l~5岁小儿发病率较高。
 麻风腮疫苗
麻疹是儿童时期常见的传染病,近年来我国普遍开展麻疹疫苗预防接种,发病年龄向後推移,青少年和成年发病率相对上升。麻疹发病初期,犹如上感的症状,有发热、鼻塞、打喷嚏,同时有怕光、流泪和眼分泌物增多等不适。在发热的第2~3天口腔两旁颊粘膜出现像针头大小的灰白色斑点,周围发红,称为麻疹粘膜斑。发热3天后出现皮疹,由后额、耳后、发际开始逐渐蔓延到脸、颈、躯干、四肢,约经3天遍及全身和手足心。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经呼吸道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多见于学龄后儿童,临床症状一般是,一过性发热、皮疹、耳后淋巴结肿大、头痛、厌食、结膜炎、咳嗽等症状,病程3~5天痊愈,偶有并发肺炎、心肌炎、脑炎者则病情较重。另外,育龄期妇女在妊娠早期(后3个月)感染了风疹,病毒侵犯胚胎,致使婴儿发生先天性缺陷。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经呼吸道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人群对腮腺炎病毒普遍易感,受感染者约60%~70%发病。高发年龄组在5~15岁,婴幼儿极少发病,青少年及成人发病则病情较重。腮腺炎病毒感染(包括隐性感染)多见的并发症是脑炎,其它还有睾丸炎、脑膜炎、卵巢炎、心肌炎、关节炎等。此外,腮腺炎是后天获得性耳聋的原因之一。$
计划外疫苗(二类疫苗)
除规定宝宝必须接种的疫苗外,其他需要接种的疫苗都属于推荐疫苗,也就是计划外疫苗,这些疫苗都是本着自费、自愿的原则,家长可以有选择性的给宝宝接种。
 
打水痘理由:水痘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尤其是在儿童中。主要传播途径为空气飞沫、直接接触。经常在幼儿园、小学中爆发。预防水痘理想的方法是接种疫苗,婴儿满2周岁时可接种。
打HIB理由:b型流感嗜血杆菌简称HIB,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染,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2个月~2岁的婴幼儿很容易被传染。而且感染后会出现高烧、肺炎甚至脑膜炎,病情比较严重。因此建议接种,婴儿满两个月就可以开始接种HIB疫苗。
打流感疫苗的理由: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发热性呼吸道传染病。由于流感的变异,流感疫苗的靠谱性经常受到质疑,建议接种人群是1岁以上,身体抵抗力差、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儿童可以酌情接种。
打肺炎疫苗的理由:肺炎是由多种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引起,单靠某种疫苗预防效果有限,一般健康宝宝不主张选用。但体弱多病宝宝可选。
打轮状病毒疫苗的理由:轮状病毒是3个月~2岁婴幼儿病毒性腹泻常见原因。轮状病毒疫苗预防效果不好,但副反应不大,因此可考虑接种。
接种后妈妈的细心呵护
◆ 接种后在医院观察15~30分钟。注射部位保持皮肤清洁。不要让宝宝抓到。
◆ 注射疫苗当天不要洗澡,不要进行剧烈运动。
◆ 不要吃有刺激性的东西,如大蒜。多喝开水、吃水果蔬菜。
◆ 接种部位反应较严重可用毛巾热敷,卡介苗出现红肿不用热敷。也可用土豆片贴在红肿部位,但要避开针眼。
接种后妈妈的贴心准备
◆ 打疫苗后给宝宝洗澡,换干净衣服。
◆ 向医生说明宝宝的健康状况,如有无发烧、有无风疹以及慢性疾病,以便医生判断有无接种的禁忌症。
◆ 接种糖丸(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糖丸)后半小时内不能吃奶、喝热水。
特别提醒
◆ 每次预防接种后务必查验医生是否填写完整,签署名字、日期和盖上医院的接种章。
◆ 这些疫苗的接种,当地的保健医生会通知你去某一地点接种,不用你自己担心何时种。
◆ 接种后应向医生详细说明孩子近阶段内的身体状况,特别是是否服用过的药物、是否有过敏、是否发热等。
◆ 每次进行预防接种时应携带上宝宝的预防接种证,以备医生查核。要保管好宝宝的预防接种证,日后宝宝上幼儿园、入学、出国等都需要。
◆ 全国具有统一的免疫规划程序,但各地方政府也可针对当地流行病而增加疫苗接种的种类,实行免费或部分减免费用的预防。而且根据季节不同,免疫时间也有所不同。如果你从北方到南方,去之后要问一下保健医是否要注射某种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