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出生1个月,严重痉挛性脑瘫患儿易诊断,表现为无自主运动,肌张力高,伸肌张力过强或角弓反张,以及异常发作运动如肌阵挛抽搐。仰卧位时双下肢僵直,被动屈曲和外展困难,头颈伸直,肩臂回缩(肌张力过高性迷路反射),双手握拳,肘关节屈曲,双肩外展。这些婴儿运动和姿势与正常新生儿对比有明显不同。然而大多数脑性瘫痪婴儿在新生儿期并不出现痉挛的体征。相反出现不同程度的肌张力低下。警告体征常表现为异常觉醒状态,高音调和细弱哭声,吸吮、觅食反射减弱,继发性喂养困难,伸展反射异常的肌张力(过高或过低)。
2.出生3个月以后如果两手握拳,拇指紧握在手掌中则属异常。如一只手能张开而另一只手紧握,也属于不正常。俯卧位时表现为抬头困难。这些都提示注意脑性瘫痪存在。
3.生后6个月内是认识脑性瘫痪困难的时期。无明显肌张力过高或明显的痉挛,肌张力常随患儿情况波动,安静时肌张力过低,模糊或移动时肌张力高。在婴儿安静状态下,扪诊检查四肢被动运动及移动可作出婴儿肌张力状况评价以协助诊断。
4.出生7、8个月以后不会爬,不会坐,也是脑瘫儿常见的症状。
5.在1岁时小儿如果常用一只手去拿东西而且表现不对称的自主运动,这提示偏瘫表现。如果面部常出现怪样的表情,或吮奶、吃食动作不协调,头不停地动或常有节律性的伸舌动作则提示为手足徐动型脑性瘫痪。
6.6个月以上的婴儿随着其生长发育,对脑性瘫痪的认识愈来愈容易,除非常轻微的脑损伤外,几乎在6~12个月脑性瘫痪儿都能够作出正确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