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颅内出血是新生儿期较为常见的一种严重脑损伤性疾病,主要由缺权或产伤引起.以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症状相继出现为特征。早产儿多见,病托率高,存活者后遗症较多。
【病因及发病机制】
1、缺氧
凡能引起缺氧的因素均可导致颅内出血发生,以早产儿多见。如宫内窘迫、产时及产后窒息缺氧导致脑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液外渗.出现脑室管膜下、蛛网膜下腔、脑实质出血。
2.产伤
以足月儿、巨大儿多见。如胎头过大、头盆不称、急产、件位产、高位产钳、负压吸引助产等,使胎儿头部受挤压、牵引导致大脑镶、小脑幕撕裂,引起硬脑膜下出血;脑表面静脉撕裂常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
3.其他
输人高渗液体、机械通气不当、血压波动过大、颅内先天性血管崎形或全身出血性疾病等也可引起。
【临床表现】
主要与出血部位和出血量有关。多于生后1 -2天内出现,一般先出现神经系统兴奋症状,然后转为抑制,严重者直接进人抑制状态。
1.意识改变
易激惹、过度兴奋或表情淡漠、嗜睡、昏迷等。
2、预内压增高表现
脑性尖叫、惊厥、后自隆起、烦缝增宽等。
3、眼部症状
凝视、斜视、眼球固定、眼震颇,并发脑庙时可出现两侧喃孔大小不等、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
4.呼吸改变
增快或减慢、不规则或暂停等。
5肌张力及原始反射改变
肌张力早期增高以后减低.原始反射减弱或消失。
6.其他表现
黄疸和贫血。
本病预后较差,尤其早产儿后遗症发生率高,主要有脑积水、钾力低下、旅痛、脑瘫等。
【辅助检查】
头颅B超、CT检查可提供出血部位和范围,有助于确诊和判断预后;腰穿脑脊液检查为均匀血性和皱缩红细胞。有助于脑室内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但病情重者不宜采用。
【治疗原则】
1.对症治疗
用地西淬、苯巴比妥等镇静止惊;维生素K.,止血敏等止血,必要时输新鲜血、血浆;呼吸困难、发组者给筑。
2.降低颅内压
选用吠塞米静注.愁次0.5-1mg/kg,每日2-3次;并发脑庙时应用20%甘礴醉静注,每次0.25-0.5g/kg,每6-5小时1次。
3.支待疗法
维持水电解质和酸喊平衡,维持体温和代谢正常等。
【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
(1)潜在并发症:颅内压增高。
(2)有案息的危险:与惊缺、昏迷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摄人不足有关。
(4)恐俱:与本病预后不良有关。
【护理描施】
1.降低颅内压
(1)减少刺激,保持安静:所有护理操作与治疗尽量集中进行,动作要轻、稳、准,尽量减少移动和刺激患儿.静脉穿刺选用留置针.减少反复穿刺,以免加重颅内出血。
(2)护理体位:抬高头肩部15º-30º.侧卧位或头偏向一侧。
(3)严密观察病情:观察患儿生命体征、神志、眯孔、卤门、神经反射及肌张力等变化,及时发现颅内高压。
(4)遵医嘱及时应用吠塞米降低颅内压;当出现两侧瞳孔大小不等、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呼吸节律不规则等应考虑并发脑庙,应选用20%甘杯醇脱水降颅压。
2.保持呼吸道通怕.防止空息
备好吸痰用物,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杨;合理用权,呼吸功能,呼吸暂停过于颇繁者应采用人工呼吸机维持呼吸。
3.营养和能黄供给
不能进食者,应给予鼻饲,必要时静脉给子高营养液,以患儿营养物质和能量的供给;因患儿多有脑水肿,每日静脉输液量按60-8Oml/kg计算.且速度宜慢。
4.健康救育
向家长告知患儿病情,并讲解本病可能出现的后遗症,给予心理安慰.减轻家长的焦虑和恐惧;如有后遗症,应指导家长做好患儿智力开发和肢体功能训练,鼓励坚持治疗和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