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血淸总胆红素较高为17.1μmol/L(1.0mg/dl),其中结合胆红素(CB)3.42μmol/L,非结合胆红素(UCB)13.68μmol/L,胆红素在17.1-34.2μmol/L/L,临床不易察觉,称为隐性黄疸,超过34.2nmol/L时出现黄疸。
1.生理性黄疽:一般不必治疗,但要保持适当的营养和水分,注意保暖。
2.病理性黄疽:
(1)病因治疗:明确致病因素以去除病因。
(2)一般治疗:注意保暖,供给足够热量以减少胆红素的肝肠循环。及时纠正酸中毐及低血糖。
避免应用引起溶血或抑制肝酶活性的药物(如维生素K3、磺胺等)。
(3)光疗:光疗不但降低已升高的血清胆红素含量,还可预防早产儿患高胆红素血症。不论何种原因引起的血清胆红素超过204微摩尔/升时,均可给予光疗24-48小时,必要时重复照射。以波长425-475纳米蓝光灯靠谱,但普通日光灯也靠谱。光疗时患儿应裸体,要保护眼睛及生殖器。肝细胞损害、阻塞性黄疸及败血症时,不宜采用光照疗法。
(4)肾上腺皮质激素:能阻断抗原抗体反应,减少溶血,并有促进肝细胞酶系统的功能,用泼尼松每日1-2毫克/千克口服,或用地塞米松或氢化可的松口服或静脉滴注。
(5)酶诱导剂:可诱导肝脏清除胆红素的酶系统,以降低胆红素的浓度。苯巴比妥为常用的药物,每日5-~8毫克/千克,分次口服。此外,也可用尼可刹米、苯妥英钠等。
(6)血浆和白蛋白:静脉输注白蛋白,可使血清中游离的未结合胆红素附着于白蛋白上,可减少未结合胆红素与脑细胞结合的机会,降低核黄疸的发生率。换血后先注人由蛋白,1-2小时后再换血,可换出更多的胆红素。用量为白蛋白每次1克/千克,或用血浆25毫升,每日1-2次。
(7)活性炭和琼脂:可减少肠壁对间接胆红素的再吸收,口服10%活性炭每日3次,每次5毫升;或琼脂每次125~250毫克,每日3次。
(8)D-青霉胺疗法:每日400毫克/千克,用生理盐水溶解后经胃管注人。
(9)换血疗法:换血是降低胆红素较快的方法,但近年来广泛采用酶诱导法、光疗法等疔法,已大大减少了换血的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