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放开,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孕妇逐渐增多,而孕产妇及医院产科则面临一定风险。高龄妊娠、瘢痕子宫,尤其是剖宫产后的分娩方式值得孕妇好好考虑。剖宫产后再试产会不会发生子宫破裂的风险?小编也不能肯定发生子宫破裂的几率有多少,但的确存在这种可能性。以下是医生总结出的一些剖宫产后阴道试产发生子宫破裂的危险因素,一起来了解。
剖宫产后阴道试产英文缩写TOLAC,有剖宫产史的产妇在此次妊娠中尝试阴道分娩。)过程中可能增加子宫破裂风险的危险因素包括:
·两次妊娠间隔时间短(距上次分娩<12个月)
·过期妊娠
·产妇年龄≥40岁
·Bishop评分低
·巨大儿
·超声测量子宫下段肌层厚度较薄等
目前,通过子宫瘢痕厚度预测子宫破裂的风险存在争议。许多研究对超声测量前次剖宫产瘢痕厚度预测产时发生子宫破裂的风险进行了探索。产科医生发现瘢痕肌层厚度随着妊娠的进展逐渐变薄,并且薄弱的瘢痕与子宫破裂有关。一项研究分析结果显示,当肌层厚度(瘢痕处覆盖羊膜腔的肌层小厚度)为2.1~4.0mm时,发生子宫破裂的风险较小,而当肌层厚度为0.6~2.0 mm时,发生瘢痕缺陷的可能性较高。但是,由于子宫下段瘢痕厚度的测量主要包括子宫全层和肌层厚度,并且受到测量次数、测量位置、膀胱充盈程度、胎先露、经腹部还是经阴道测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瘢痕厚度预测子宫破裂时必须考虑到不同测量方法之间的差异。所以,至今尚无理想的瘢痕厚度作为子宫破裂风险的预测值。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危险因素并不是剖宫产后成功阴道分娩(vaginal birth after ce?sarean delivery,英文缩写VBAC,有剖宫产史的产妇在此次妊娠中成功阴道分娩)的禁忌证,但在临床决策过程中(特别是在引产或应用缩宫素加强宫缩时)必须考虑这些危险因素。
计划性剖宫产后成功阴道分娩(以下简称VBAC)与39周择期重复剖宫产(elective repeat cesarean de?livery,ERCD,有剖宫产史的产妇此次分娩再次选择择期剖宫产)的利弊评估
来自国外的研究显示,对于一次剖宫产史,无阴道分娩史的产妇,VBAC的成功率为72%~75%;
对于一次剖宫产史,至少一次阴道分娩史的产妇,VBAC的成功率为85%~90%。VBAC失败常发生在引产、无阴道分娩史、产妇BMI≥30、前次剖宫产指征为难产的情况下,当上述因素全部出现时,VBAC的成功率仅40%。
影响剖宫产后阴道分娩成功率的相关因素
目前已经明确,影响VBAC成功率的两个相关因素是既往阴道分娩史(无论阴道分娩发生在剖宫产之前或之后)以及自然临产。另外,人口学因素、产科因素、产程及胎儿因素都会对VBAC的成功率产生影响。
增加VBAC成功率的因素
产妇身高较高、BMI<30、阴道分娩史、自然临产、胎头衔接或先露位置更低、较高的宫颈Bishop评分、白种人。
降低VBAC成功率的因素
产妇高龄、受教育程度<12年、产妇在农村或没有产科资质的医院分娩、有母体合并症(例如高血压、糖尿病、哮喘、肾脏疾病、甲状腺疾病和心脏病)、妊娠40周以上、催产、引产以及估计胎儿体重>4000g。
(以上内容选自《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仅供参考)
远东妇产医院提倡自然分娩,但是对于剖宫产后的分娩方式还需要孕产妇慎重选择。远东开设了顺产评估门诊,为一胎顺产、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孕妈提供评估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