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产是要根据产妇的身体状况来决定的,所以选择顺产后要进行一些准备,在这里总结出一些分娩的注意事项,在本章中,我们将和即将为人父母的读者们一起分享这些经验。
育儿的工作早在分娩后就开始了。现今有多种生产方式可供准妈妈们选择,但随着选择的增多,明辨优劣的责任也增大了,准妈妈们必须做出明智的决定。轻松的分娩经历是你与宝宝共度人生的良好开端。
在我们接触或经历过的所有分娩情景中,我们选出能说明分娩是怎么一回事的画面与大家分享。说真的,理想的分娩过程就像那些一觉睡到天亮的宝宝一样,可遇而不可求。但你可以通过努力去接近你想要的分娩状态。我们总结出一些通常对大多数人都有用的关于分娩的注意事项,在本章中,我们将和即将为人父母的读者们一起分享这些经验。
1.选择好的分娩环境
我们希望准父母们选择分娩的医院不只是硬件设施齐全,还拥有一个良好的分娩环境,让产妇感觉分娩是一种自然的过程。产房要营造出家的氛围,处处让产妇感到“这里就像家一样”,可以放松。房间里有着柔和的可调节的灯光,窗户很大,沙发椅宽敞舒适,房间里医疗设备一应俱全,却不会显得格格不入。产床高度可以随意调节,让产妇感觉更舒服。花几分钟和负责接生的医生谈谈,预想一下你自己分娩的情景。感受一下产房能否给你家的感觉。但别被工作人员对房间设施的过分吹嘘所迷惑,医生的理念和技术才是重要的。
好的分娩环境能降低分娩时的痛楚,缩短产程,提高顺产的几率。(在过度医学化、非人性化的环境里分娩,会让产妇恐惧和紧张,引起产妇怕遇到的情况——产程延长,这种情况通常会增加产妇分娩的痛楚,后不得不选择剖宫产。)
如果你确实没有找到让你感觉安全舒适的产房,可以考虑在家分娩。
2.选择正确的接生人员
主导整个分娩过程的人自然是产妇,但助产士的作用也不可小视。一个**的助产士应该具有双重思维。她要随时准备应对你分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在需要的时候叫来产科医生。这是她需要具备的医疗思维。但实际上,会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性只有10%,因此她还需要拥有这样的思维:“分娩是一个健康的过程。我会为你创造出适合分娩的环境,帮助你顺利分娩。”简单地说,你和你的助产士已经成为了合作伙伴,来共同完成你的分娩工作。你希望你的伙伴既是医术高明的医生,又是温柔体贴的护士。你确实需要找到这样一个二者兼备的人。
搞清楚谁将为你接生。你可能会因为选择在家生产或其他原因而无法入院生产,因此你能在分娩后就得到助产士的产后护理。理想的情况是,你从怀孕时就开始与你的助产士保持联系,彼此建立起信任及合作关系,这对你的分娩意义重大。如果你无法得到助产士的持续护理,可以雇一个私人看护。虽然这需要很大一笔额外开支,但你会觉得这钱花得值。
3.多活动
依照身体的指示来活动。身体告诉你要动,你就动;告诉你不要动,你就不动。你可以在适合生产的环境里随意走动,当你想独处时,再回到安静的小窝。待产时,如果需要一双支持的臂膀,只管拥抱你的丈夫。如果走动可以减轻你的不适,缩短待产时间,就在房间里或走廊上转转。重要的是,你周围的环境和你身边的人要让你感觉到可以依照身体的指示随意活动,不会因他人的期望或对传统分娩姿势的保守观念而受束缚。
4.别用仰卧的姿势分娩
从医学上看,仰卧的分娩姿势毫无道理。仰卧时,子宫重重地压在血管上,使对子宫和胎儿的供血量减少,这样对胎儿并不好。另外,仰卧使产妇的盆腔开口变窄,还要克服重力将婴儿“向上”推,这样对产妇也不好。(蹲式生产则可以增大盆腔开口,便于产妇将婴儿向外推,用这种垂直的姿势,重力也能帮助婴儿向下钻。) 仰卧式生产还会增加产妇的疼痛,减缓生产进程。在婴儿通过产道向外钻时,子宫肌肉应该放松,而采用仰卧、两腿向上分开的姿势时,子宫肌肉会紧缩。这种姿势还容易使产妇产道撕裂,只能进行会阴侧切。
5.尝试各种分娩姿势
分娩有很多姿势可选:在丈夫怀里,坐在床上,蹲在床上,俯撑在床上或侧躺在床上。准妈妈可以多了解这些姿势,这样在待产和分娩的时候就可以根据身体需要随意选用。只要这种姿势能帮助你放松僵直的肌肉,并利用地心引力帮助宝宝往外钻,就是合适的分娩姿势。但要随时准备好依据身体需求(或者你的分娩助理的建议)调换另一种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