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深圳远东妇产医院官方网站!

0755-82613333(深圳)/400-868-1988(香港)
·三级专科医院 ·深圳医疗保险定点医院

待产包别装这些“鸡肋”物品了?发布时间:2023年12月2日

来源:深圳远东妇产医院浏览:470次

  为宝宝准备“待产包”可谓准妈妈待产宝典中的重要一章,网上对于“装备”新生儿应该用到哪些物品列得头头是道,条理分明,物品涉及的范围可谓事无巨细一应俱全。但是,若不了解其中的学问,盲目购买过多用品,不但可能给自己带来经济损失,还可能因为给宝宝用了错误的物品,而给宝宝带来意想不到的伤害。

  【指导】

  迎接新生儿这些是必备

  ★衣服、被褥:纯棉质地的各准备两到三套,便于换洗。

  ★尿布或纸尿裤:选择适合的尺寸。

  ★奶瓶:由于新妈妈生产后未必很快下奶,给宝宝准备两个奶瓶备用。

  ★奶粉:选择放心奶粉一盒。

  ★宝宝的洗护用品:包括纱布手绢、护臀霜等。

  ★水温计:以手试水温不准确,还是用水温计更好。

  【提醒】

  有些宝宝用品用了反而有害

  “所说的护手,应该是新生婴儿的手套。”医生介绍说,因为小宝宝的皮肤较为娇嫩,而新当上爸妈的年轻人很怕给小宝宝剪指甲,又怕宝宝的小手把脸抓伤,所以才给宝宝戴手套。但从发育的角度看,这对宝宝一点儿益处也没有,因为这样直接束缚了孩子的双手,使手指活动受到限制,宝宝的手指不能直接触摸周围物体,对其触觉发育甚至日后的精细动作发展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如果手套较为粗糙的话,婴儿会感到很不舒服;如果手套里的棉线没有清理干净的话,细线缠住宝宝的手指,影响到血液循环,甚至会造成宝宝手指局部缺血,引发手指坏死等严重后果。正确的办法是,用圆头的小剪刀经常给宝宝剪剪指甲,其实只要不是剪得很“苦”,宝宝便会又安全又舒服。

  【疑问】

  网络热传待产包其中大多是“鸡肋”?

  近,一位新妈妈与网友分享她的“待产包经验”,引来了大量准妈妈和新妈妈的跟帖。帖主以过来人的经验告诫大家:“送六字真言——少跟风少囤货。”并解释说,她跟风购买了网络上流传的待产包,为宝宝精心准备了不少待产用品,结果至少三分之一都浪费了——安抚奶嘴宝宝不爱,护手戴不住,鞋子还没穿就小了,定型枕不睡,水温计还不如大人在手背上试验来得方便,吸鼻器没用上,睡袋连一分钟都不肯躺,放进去就哭闹,给宝宝囤了100片以上的小号纸尿裤,结果孩子长得太快,很快就换成M号的了……

  这些待产“装备”真像上面那位妈妈所说的那样“鸡肋”吗?真正的待产包又该如何准备呢?

  【真相】

  这些宝宝用品的确是“鸡肋”

  ●安抚奶嘴

  安抚奶嘴顾名思义,是为了安抚宝宝才用的,因此不必提前备下,而应该等宝宝生下来后,根据具体情况再考虑是否应给宝宝准备。安抚奶嘴使用起来有利有弊,好处当然是抚慰宝宝的情绪,不过如果长时间给宝宝使用的话,特别是过了一岁仍让宝宝吸吮它,会对宝宝的出牙及下颌发育有影响,所以即便给宝宝用了,也让宝宝在一岁以后戒除它。

  ●定型枕

  定型枕对于新出生的婴儿来说也可以说是“鸡肋”。原因在于,刚出生的小宝宝头部大小几乎与肩同宽,平躺时,背部和后脑勺几乎在同一平面上,侧卧时,头和身体也在同一平面上,因此他们不需要用枕头。特别是新生儿在出生3个月以后,脊椎颈段没有生理弯曲,给他们使用枕头,并不会像成年人枕枕头那样感觉舒服。

  当然,如果床垫较软,抑或天冷时给宝宝穿着厚厚的衣服睡觉,再或者发生溢奶等情况时,就需要让宝宝的头部高一些。这时,妈妈可以将成人洗脸用的毛巾对折两次,垫在宝宝的头下方,或者让宝宝右侧卧,并将上半身用折过的毛巾稍微垫高一些即可。

  ●吸鼻器

  吸鼻器其实也是很容易让人感觉“鸡肋”的宝宝用品,因为如果使用方法不当的话,新妈妈很难用它吸出宝宝鼻腔里的东西。比较温和又好用的办法是,可以揪一小撮医用棉捻成棉捻,以温水将棉捻蘸湿,让湿棉捻在宝宝的鼻孔内旋转。如果宝宝鼻腔里有东西,就会被棉捻濡湿,当棉捻抽出时便会被带出来,即便没被带出,这个刺激也会让宝宝打喷嚏,脏物就会随喷嚏迸出。

  ●睡袋

  睡袋同样被列入新生宝宝的非必需品,入围理由是应根据生产季节考虑应否准备。即便宝宝生于冬季,也未必一出生就需要睡睡袋,因为新生儿的活动力不大,并不会在睡梦中将被子踹开,只要给他盖好了被,宝宝便可以安睡。不过李楠解释说,医学上是提倡婴儿独立睡眠的,有条件的家庭,可以给宝宝准备一张婴儿床。

  ●鞋子

  鞋子也不是需要提早准备好的宝宝用品,按照宝宝出生的季节及外出情况再准备不迟,因为小宝宝长得很快,提早准备很可能到时候不合适了。

2025-11-18 11:05
你好!请问有什么能帮到您? 请点击输入内容......
妇科 产科 儿科 新生儿科 儿保科 盆底与妇科泌尿 口腔科 月子中心 甲状腺乳腺外科 中医科 肛肠门诊 儿外科 内科 皮肤科 耳鼻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