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深圳远东妇产医院官方网站!

0755-82613333(深圳)/400-868-1988(香港)
·三级专科医院 ·深圳医疗保险定点医院

医生微课堂:教孕妈补充营养不"踩雷区"、不"慢半拍"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日

来源:深圳远东妇产医院浏览:470次

孕妈A:拼命吃草,都快把自己吃成兔子了!便秘还不见好怎么办啊?

孕妈B:迷糊准妈妈一枚!微量营养素那么多,哪个要补?什么时候要开始补呢?

孕妈C:听说苦瓜、海带太凉,孕期不能碰?

孕妈D:家里人开始给我各种补,都要吃吐了,吃那么多燕窝、花胶真的有用吗?

……

孕期营养补充这块说着简单

但实际操作起来却常常不知从何下手

还各种“碰壁”

就像上面孕妈所烦恼的

孕妈不着急哈

让黄小明医生来帮你们一一解决

黄小明医生

  • 远东营养专科主任、营养学博士、注册营养师
  • 擅长孕妇和乳母、婴幼儿、妊娠合并症患者的营养管理,产后/儿童的体重管理,及慢性病营养治疗等


黄小明医生近期微课堂现场

微课堂现场微课堂现场微课堂现场

答疑“放大镜”:看看是不是也有你想问的

1、关于孕期体重

孕妈问题1

医生解答:

有些孕妈会有恶心、呕吐,或食欲不太好等早孕反应,这就可能会导致早期体重下降,这种情况的话,孕妈中晚期的体重增加,还是要以孕前体重为准。

干货补充:

正常情况下,孕妈在整个孕期应增加12kg左右。

不过并非建议所有孕妈都按这个标准来增重,还要看个人孕前的体重:

  • 若属偏胖,孕期增重应少于12kg,大概为8-10kg
  • 若属偏瘦,孕期增重应多于12kg,具体可增加15kg左右

2、关于孕期便秘

孕妈问题2


医生解答:

若吃蔬菜、喝酸奶还无法缓解的话,可考虑益生菌和水溶性膳食纤维。

干货补充:

医生还建议主食不宜太精细,应粗细搭配均匀。除了常吃的粥、粉、面、饭外,还可搭配些杂粮,如糙米、燕麦、荞麦、绿豆、全麦面包等。

3、关于孕期吃补品

孕妈问题3

医生解答:

条件允许还是可以的,燕窝富含燕窝酸,对宝宝神经系统发育和增强孕妈抵抗力都有帮助,而鱼胶能促进宝宝生长发育。

干货补充:

但像人参、党参、当归等过于滋补的药膳则不建议孕妈食用。


经典问题区:度娘那说法不一,看医生说的不更直接?

1、孕期各阶段的营养素补充

(1)备孕期、孕早期:重点补充叶酸、铁、碘,主要可通过多吃肝脏、鸡血、鸭血、瘦肉、牛肉、海产品等。

(2)孕中期起:开始额外补充其他营养素

  • 如孕13周后,叶酸可换为含有叶酸的复合维生素矿物质。
  • 如孕13周左右,建议孕妈每天补充200mg的DHA,不仅可促进宝宝大脑发育,也能缓解孕期因脂肪代谢紊乱而导致的高血脂。
  • 若能坚持每天喝1、2盒牛奶的话,则可将补充钙片或钙剂的时间推迟到孕20周。至于钙片或钙剂具体补充的量,则因人而异。若孕妈消化吸收力较好,补充500mg即可,但若消化吸收力较差,则建议控制在1200mg以内。
  • 孕27、28周左右,孕妈容易出现缺铁性贫血,这时则要注意定期检查血清铁蛋白水平和补铁。

2、孕期饮食过程有什么要注意?

(1)这些食物,孕期不能吃:

  • 山楂及山楂制品(如糖葫芦、果丹皮等):因为目前证明山楂类食物可能引起宫缩,所以在胚胎着床还不稳的孕早期更应避开。
  • 热燥类食物:如油炸、辛辣食物,及人参、党参、当归等过于滋补的药膳。

(补充:孕期饮食结构相对适合凉性食物,所以像苦瓜、海带等凉性食物适量吃也没问题)

(2)这些食物,孕妈尽量少吃:

  • 高糖类食品:如蛋糕、糖果、饮料、奶茶、甜品等
  • 高脂类食品:如油条、肥肉、五花肉、猪蹄、月饼等
  • 深加工食品:如糖果、罐头、冰淇淋等
  • 高盐类食品:如薯片、腊肉、香肠、豆腐乳、咸菜等

(3)这些食物,建议孕妈经常吃:

  • 牛奶(血脂高、血糖高,或体重增长较快的孕妈可选择高钙低脂奶)
  • 鸡蛋(富含优质蛋白,也容易吸收)
  • 肝脏(富含铁和维生素A,但一周1、2次即可,每次2两左右)
  • 海产品(可多吃鱼虾,但甲亢妈妈例外)
  • 蔬菜(能预防便秘,孕中晚期还能帮助调节血糖)
  • 豆制品(富含优质蛋白,还能帮助调节内分泌水平)

(4)尽量少吃多餐,即一餐不用吃太饱,但要养成加餐习惯。

(5)注意各种营养均衡搭配,注意摄入足够蛋白质,且选择相对易消化的食物。

(6)饮食和运动平衡。孕期适当运动,既能维持正常体重,也有助于顺产。


孕妈如还有疑问

可到远东2F营养门诊咨询

公众号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了解更多详情

2025-04-18 23:50
你好!请问有什么能帮到您? 请点击输入内容......
妇科 产科 儿科 新生儿科 儿保科 盆底与妇科泌尿 口腔科 月子中心 乳腺科 中医科 肛肠门诊 儿外科 内科 皮肤科 耳鼻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