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炎是指乳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是产褥期的常见病,是引起产后发热的原因之一,常见于哺乳妇女,尤其是初产妇。哺乳期的任何时间均可发生,而哺乳的开始为常见。乳腺炎是初产妇常见的一种病症,轻者不能给婴儿正常喂奶,重者则要手术治疗。哺乳期乳腺炎的主要症状有哪些?得了哺乳期乳腺炎怎么办?接下来本文为你详细介绍。
哺乳期乳腺炎的症状
哺乳期乳腺炎常发生于次分娩后,根据病变发展过程分以下两种类型:瘀积性乳腺炎和化脓性乳腺炎。
1、瘀积性乳腺炎
发生于产褥初期(常在产后1周左右)。由于初产妇缺乏喂哺乳儿经验,易致乳汁淤积,未按时排空所致。患者感双乳不等程度的胀痛,并有中等度体温升高(38.5℃左右)。检查乳房胀满,表面微红(充血),压痛,但经吸出乳汁后症状多能消失。但如不及时处理,或乳头较小,被新生儿用力吮破,滞留乳汁可为化脓性细菌所污染。因此,须将多余乳汁排空,并注意乳头清洁。
2、化脓性乳腺炎
多由于葡萄球菌或链球菌通过破裂的乳头感染所致。如后所述,产后乳汁淤积,如不及时排空,易致感染。细菌侵入乳腺管后,继续向实质部侵犯,则可形成各种类型的化脓性乳腺炎。
(1)炎症扩散至表浅淋巴管,导致丹毒样淋巴管炎。患者突发高热,往往伴有寒战,乳房触痛,局部皮肤出现红点或红线,为此型特征。
(2)炎症局限于乳晕部结缔组织,形成乳晕下脓肿。
(3)感染沿着淋巴管扩散到乳腺间质内,可自表面至基底,横贯乳房组织。由于结缔组织化脓而形成间质部脓肿。此种脓肿可局限于单一乳腺小叶,亦可扩散至大部乳腺。
(4)感染迅速扩散,深达位于乳房基底部与胸大肌之间的乳房后疏松结缔组织,形成乳房后脓肿。
炎症或脓肿所在部位,均表现红肿及压痛。脓肿部按之有波动感,必要时可行试验穿刺,抽出脓液做细菌学检查,并做药物敏感试验,以供选择抗生素时参考。
哺乳期乳腺炎怎么办
如果发现患有哺乳期乳腺炎应积极采取如下治疗方法:
1、局部热敷,这种方法可以促进乳汁通畅排出;若局肿胀明显者可用25%的硫酸镁湿热敷。同时患者在每3至4小时一次沿乳根至乳头方向按摩8至10分钟,并尽量挤净乳汁或辅以吸乳器吸出。
2、早期乳腺炎,症状轻微者可不停止哺乳。
3、哺乳期乳腺炎治疗对于病程在6~10天以上的慢性乳腺炎,可加用静滴青霉素类药物全身抗炎治疗,多在1~2周内治愈。
4、哺乳期乳腺炎形成脓肿者行手术切开排脓,引流后均在2周内治愈。
另外,乳腺炎的预防较治疗为重要。避免乳汁淤积,防止乳头损伤,并保持乳头清洁是预防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