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牙周炎,小编颇有感慨!牙周病患病率在我国比较普遍高达90%以上,以35岁以后较为常见。不过遗憾的是,我们整个大众口腔卫生的自我保健意识还是比较低的,不重视的后果就是牙根暴露,牙齿松动甚至不得不拔掉牙齿。
一、严重牙周炎
当患有牙周炎,会累及牙槽骨,导致牙槽骨慢慢流失,这时牙齿就失去了支撑的土壤,开始松动甚至脱落。坦白来讲,牙周炎发展到这种程度,很多时候医生也束手无策!为了保留更多的牙槽骨,医生会不得不拔掉严重松动的牙。
二、牙周炎能治好吗?
牙周病只能控制,不能真正治愈。我们只能通过控制菌斑,定期洁牙清除牙石,刮治等局部致病因素,将牙周区域的细菌数量尽可能控制住。
想要知道为什么只能控制不能治愈,我们还要从“始动因子”开始说起!不得不提到的就是牙菌斑。
牙菌斑就是嘴巴里的细菌及他们为了生存分泌出来物质的合称,相当于细菌的居民区和食堂。薄薄的一层粘附在牙面上,不能被水冲走,只能靠机械性的摩擦(刷牙)去除。当细菌住宅区也有壮大的时候,牙周炎可能要开始了。
三、既然说到牙周炎是牙菌斑中的细菌引起的,为何不叫牙周感染?
实际上,我们很多人把炎症和感染这两种概念混淆了。感染,只是炎症反应中的一种,是由病原体入侵某处引起的,而炎症则是身体的免疫细胞聚集在某处干活的状态。
比如你的手破皮了,出现伤口红肿疼痛的,也有可能出现化脓的,这种就是炎症,因为伤口被细菌感染所致;如果摔伤了,并没有伤口,但是摔处还是红肿疼痛,这也是一种炎症,是因为组织创伤引起的。
所以,只有我们搞清楚感染与炎症的区别,才能理解牙周炎为什么那么难治。
四、原来它们经历了这么多"战争"
牙周炎的本质是炎症的反应,可能初是由牙菌斑里的细菌感染引起的,但是发展到后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我们的嘴巴里有无数细菌,大家都和平共处,相安无事。至到有天,某坨牙菌斑里的细菌混混丧心病狂的弄死了牙肉组织里的某个正常细胞,当然,这细胞也不能白白死去啊,它的兄弟们也会赶来把犯事的细菌干掉替它报仇。
你说这种小冲突太常见了。但是不巧的是,某个责任心过强的免疫细胞把这事上报给免疫系统总部了。总部系统说,这事必须引起注意,细菌太嚣张了,派人驻守在那儿,杜绝后患。免疫系统嗨起来了吧,到这里,牙周炎的发病机制才算正式启动。
不好,事情有点闹大了,口腔里的细菌也不是吃素的,它们迅速进入战斗状态,准备和免疫细胞大干一场,可是细菌那么多,免疫细胞根本就不是它的对手,只能死于敌手。
让人悲伤的是,细菌可是杀不完的,而免疫细胞前仆后继,以整个身体的庞大后勤作为支持。战争还没有分胜负,牙周组织那一块算是完了。无数的正常细胞受牵连纷纷躺枪。直到,哪怕局部没有那么多细菌,杀红了眼的免疫细胞仍然释放炎症因子,继续维持炎症反应,滥杀无辜细胞。
炎症发威了!
接下来,表现出牙龈红肿、出血、退缩、牙周韧带被破坏,牙槽骨被破坏吸收。我们看到的就是牙根越来越长,牙齿开始松动了。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了吧!牙菌斑只是牙周病的始动因子,一旦开始这种发病机制,就很难被中止。我们能做的也就是控制牙周区域的细菌数量,让那些驻守的免疫细胞息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