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牙齿陪伴孩子的一生,从小保护牙齿,不仅仅是孩子的事情,更是家长的责任。因为孩子年龄小,没有刷牙的习惯,所以家长首先自己要有正确的护牙观念,然后教给孩子。以下几个护牙误区,您还在犯吗?
误区一:孩子乳牙烂了不需要看医生,反正还要换的
很多家长认为乳牙反正也要换,好不好没关系,殊不知乳牙有问题,还会影响恒牙的发育。
孩子乳牙发育不全,导致颜面不美观及咀嚼功能的异常,严重者还需要手术的治疗。
有一些宝宝因为乳牙蛀牙,导致恒牙也是蛀牙。因为乳牙没有保护好,蛀牙了,细菌就会沿着坏的乳牙的牙根接触到恒牙的牙胚,使宝宝的恒牙在没长出来之前就被细菌侵蚀了。
所以宝宝发现长虫牙就要及时的进行治疗,不要等到严重时才发现治疗的重要性,那时已经追悔莫及了。
误区二:每次吃东西以后就要刷牙
有些家长对孩子的牙齿是很重视的,每次吃完东西就让孩子刷牙,会刷好几次,这样的确给牙齿清洁了,但是也会对牙齿造成伤害。
其实,小孩子不必要每次吃完东西都刷牙,简单的方法就是用清水漱口清洁口腔。据介绍,漱口对于预防虫牙、牙周病也有比较好的作用。它可将储存在牙齿窝沟缝隙中的食物残渣和软垢清除干净,起到帮助清洁口腔、中和食物酸性的作用。
误区三:孩子牙齿蛀了、牙疼了,再看医生
很多家长平时并没有太在意孩子的牙齿,都是在孩子喊牙疼、已经清楚地看到有蛀牙了才带孩子看医生。其实如果早发现,就可以避免蛀牙伤到牙神经,可以尽可能地减少孩子牙疼、以及治疗的不配合和痛苦。
自孩子半岁萌出颗乳牙开始,家长每半年带儿童到医院检查一次口腔,及早地发现牙齿的异常,及早干预纠正。
据了解,早期的龋病没有直接的症状,孩子一般不会感到疼痛,只有通过口腔医生认真检查才能及时发现、治疗。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小洞变成大洞,甚至发展成牙髓炎、根尖周炎,孩子就要承受更多的痛苦。
误区四:牙齿长全了再刷牙
有些家长以为孩子还小,牙齿都没长齐,不需要刷牙,等孩子牙齿长齐了再刷牙。孩子一般到两岁半左右乳牙才全部萌出,而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调查显示,也就一两年的工夫,八成以上的孩子就有虫牙了。这跟口腔清洁开始得晚是有关系的。
所以,从宝宝长出颗牙开始,就需要清洁牙齿了。刚开始,需要家长用纱布或指套牙刷为宝宝刷牙,仔细清洁牙齿,并轻轻按摩牙龈。到孩子能自己拿住牙刷的时候,就可以教他们自己刷牙了。
误区五:孩子刷牙不需要用牙膏
很多家长认为牙膏对孩子不好,所以坚决不让孩子用牙膏。其实,孩子三岁之后就可以使用儿童牙膏,掌握好量对宝宝是没有坏处的。
儿童刷牙也可以用含氟牙膏,能靠谱预防龋齿。只要牙膏用量合适,不会对身体产生危害。一般来说,3~7岁的儿童应选用儿童含氟牙膏,每次用量为绿豆大小;7~14岁的儿童也使用儿童含氟牙膏,每次用量可以增加到黄豆大小。另外,用牙膏刷完牙以后,用清水将牙膏全部漱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