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通知:过去40年,男性的精子减少了近六成!男性生育力下降!男性精子不育自测方法有哪些?
精子危机已经席卷全球!
以色列希伯来大学学者汇集了1973~2011年的185项研究结果,
分析了50个近4.3万份精子样本后发现,
西方男性的精子数量在不到40年内下降了59.3%,
精子密度(每毫升精子数量)处于不断下降趋势,总体下降52.4%。
当然这不是歪果仁的“特殊性”,我国也不例外:
根据我国世界卫生组织近10年的评估数据,
与三四十年前相比,
我国男性的精子密度从平均1亿/毫升,
大幅降至2000万/毫升~4000万/毫升,
是原来的1/4左右!
难怪不孕不育数据上升如此之快:
不孕不育,指育龄夫妇性生活正常,同居、未避孕、1年内女性未能怀孕的情况。
一般女方因素占40%,男方因素占40%,男女双方因素占20%。
20年前中国育龄人口中,不孕不育的平均发病率仅占3%,
但2014年数据显示,发病率已上升到10%~15%,
其中50%左右是精子质量问题导致的。
照这一势头发展下去,地球上会不会出现“后继无人”的结果呢?
一次射精成千上亿,孕育一颗精子是不是很简单?
错!孕育一颗精子要90天:
精子初形成于睾丸,约需64天时间;
之后进入附睾,停留2~3周,发育成具有运动能力和授精能力的成熟精子。
发育成熟的精子长55微米,约为人体头发直径的一半。
正常精子包含头部、中段和一条尾巴(异常精子可能是两个头或是两个尾巴)。
精子从萌生到射出体外,整个过程需要90天左右。
因此,想当爸爸的男性,应该至少提前三个月备孕。
是什么让精子“大肆迁徙”?
吸烟
吸烟男性的雄性激素分泌量比不吸烟者少16%~47%,每天吸30支烟的人,精子存活率仅49%。
酗酒
长期酗酒会损害睾丸的生精细胞,影响精子密度、活力、存活率及受精能力。
肥胖
肥胖会导致精子密度、活动率降低,增加勃起功能障碍的风险。体质指数(BMI)控制在18.5~24正常的人中,只有6%患有少精症,而肥胖者发病率高达17%。
BMI=体重(千克)÷身高的平方(米²)。
偏食
精子的生成需要多种营养,长期偏食会导致某些营养物质缺乏,例如长时间缺锌、硒可导致精子数量减少、畸形率增加。
高温
精子对阴囊温度极为敏感,经常桑拿或泡热水澡,会显著降低精子数量;久坐不动、紧身裤等也会影响精子质量。
压力
男人压力越大,精子质量越差。现代社会男性结婚及生育年龄推迟,再加上熬夜等生活恶习,都会影响精子的生长。
有害化学物
塑料瓶、金属食品罐内层涂料都含有一定的双酚A,这种化学物质摄入过量会导致精子活力及功能下降,影响受孕。
其实想知道精子好不好,从精液就可以判断出来:
1 精液量
精液量是衡量男性生育能力的重要指标,正常男性每次射出的精液量为2~6毫升。
方法:直接用带刻度的玻璃杯测量或是称重。
注意:精液量少和多都是不正常的,量少排除自慰频繁或性生活过频引起,可能是睾丸功能异常、内分泌紊乱、前列腺疾病或尿道狭窄造成的。过多,很有可能精囊炎症引起,需就诊治疗。
2 精液颜色
正常精液:外观为均匀的乳白色、胶冻状液体。
无精症或少精症:精液颜色清亮、透明。
精子浓度较高或精液中有白细胞:精液外观呈纯白色。
存在感染时:精液呈淡黄色并有脓臭味。
患精囊炎时:精液呈鲜红或红褐色,即血精。
长时间未排精的人:精液略带淡黄色,老年男性精液则呈暗黄色。
3 液化时间
正常的精液在射出体外后,呈胶冻状,在酶的催化作用下,30分钟完全液化。
精液射出后不凝固:可能是先天性的精囊腺或射精管缺陷。
精液在室温25度时,1小时不液化:可能是前列腺或精囊腺有炎症。
(想要准确结果,去正规医院化验。)
告诉备孕的他这些“护精活动”:
1 扔掉紧身裤
精子怕“高温”,紧身裤(特别是紧身三角裤)会导致阴囊温度过高,出现精子数偏低风险。
2 适量运动
首先不要选择长时间(不能超半小时)骑自行车,其次建议每周运动3次,每次半小时至1小时,游泳、慢跑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3 多吃含锌食物
锌是合成雄激素必备的营养素,能让精子更活跃。但是通过大小便以及汗液都有可能排出去,补锌十分重要。
补锌食物首推贝类,如牡蛎、蛤、蚝、蚌等,其中牡蛎是公认含锌多的食物,可适当多吃。
4 补充维生素E
维生素E既能降低精子畸形率,又能促进性激素分泌,使男子精子活力和数量增加。
日常饮食多吃菠菜、卷心菜、菜花、羽衣甘蓝、莴苣、甘薯、山药、猕猴桃、苹果、香蕉等食物,就能摄入充足的维生素E。
5 戒烟戒酒,躲二手烟
如果男性打算要孩子,至少要提前3个月戒烟戒酒,同时尽量避免接触二手烟,才能提升精子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