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说人生来就是苦难的,主要是因为人活着需要承受着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的压力。尤其是等到踏入社会步入婚姻的殿堂,工作、生活、经济、感情,甚至是生孩子都会有压力。有时适当的压力是一种动力,但是太重的压力不利于身心健康。据数据统计,心理因素造成的不孕不育患者约占到总患者的46% 。那如何科学应对不怀孕的心理压力呢?
如何科学应对不怀孕的心理压力?
一、不孕患者的压力来源
1、自己给自己施压。
2、身处社会环境中感受到的压力。
3、父母及亲朋好友的过度关心带来的压力。
4、诊治过程中的繁缛环节,及治疗结局的不确定性造成的压力。
5、治疗费用带来的经济压力。
6、夫妻关系不和睦导致的情感方面的压力。
一对夫妇在备孕或不孕的治疗过程中,往往关注的是调理(吃喝方面),检查化验,治疗结果,而忽视了压力带来的负面影响。
压力就像一种粘合剂,它把备孕焦虑,不孕检查,诊治的不确定性(不可能确诊,治愈),家庭矛盾,经济压力等等,统统粘合在一起,形成一种难以打破的恶性循环。
二、怎样解压、抗压?
在不孕症的诊治过程中,害怕就诊,中断治疗的患者并不都是因为经济原因,家庭变故,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无法承受心理压力,而采取了躲避策略。 这部分患者缺乏的就是“洪荒之力”。
三、怎样获得洪荒之力?
1、选正规的医疗机构,积极进行医学咨询。
对于已经存在的不孕事实,积极面对;对困扰自己的各种疑惑,多与医生沟通。避免因就诊过程中的迷茫,焦虑等负性情绪加重原有的心理压力,在科学能达到的范围内积极寻求治疗方法。
2、换角度思考。
一种疾病的诊与治,往往存在着许多的不确定性与选择艰难。在求医的过程中,避免纠结心态是走出压力怪圈的重要一步。在知情后的选择上,不妨换个思维角度,采取排除法,或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
①看需要:就拿输卵管造影或宫腔镜检查来说,是一项侵入性检查,可能引起出血,感染,但你需要。不做,医生就没有办法提出下一步适合你的治疗方案。
②选大众品牌:无论是手术方式,治疗方法,还是用药选择,在需要的基础上,选择经典的,经得住时间考验的方式方法。在这一点上,医生的建议是重要的。
③考虑自身的特殊情况:这点在输卵管因素导致不孕的患者身上表现得为突出。当医生给你建议两个同等考虑的治疗方法时,你做何选择?你要考虑每一种治疗方法的获益与风险,心理接受能力,经济负担,家庭其他成员的意见等等。知情同意在这里不是一句空话。
3、 主动了解和寻找有利政策和便捷方法。
了解医院各种利于患者就医的措施,如宣教课堂,预约挂号;充分运用多媒体询医问药的便利,治疗因误读医嘱或理解不到位造成的烦恼。
4、 对于不孕症治疗中潜在的风险、恐惧,要采取既来之,则安之的态度。
当遇到成功率、高龄、卵巢反应不良、获卵少、胚胎差、内膜不好等医学上的难点问题,要理解医学的能与不能。如果无能为力,那就顺其自然,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为所当为。
5、心理自救是保持良好的心态的积极态度。
学会倾诉,自我调整。夫妻间的交流、好友间的诉说、医患间的沟通等都是调整心态的好方法。
6、必要时,求助心理医生。
当你的不良心情无法自我调整,当你的负性情绪影响到你周围的亲人,同时影响到你的工作生活时,积极求助心理医生就是你的较佳选择了。看心理医生的人不是精神病人。心理医生开的药不要拒绝服用。
心理学家认为,恐惧相对于其它负性心理来说是比较容易治疗的心理症状。怎样应对,应注意以下两点——
1、接受自己的情绪而不否定和排斥它;
2、理解自己的情绪。
也可简单的理解为既来之,则安之。
四、支你一招:面对亲友的询问该怎么办?
不孕症患者长期处于求子心切的思维定式之中,思想高度集中,焦虑抑郁,显著影响到患者的社会活动,人际关系。不孕患者倾向自我封闭,但对与己有关的事情又过度敏感是一大特点。在节庆日聚会中,不论是父母,还是好友,各个级别层次的关心,甚至仅有一面之交的无关人士的一句不经意的问候,都会触动那根敏感的神经,导致情绪一落千丈。
对不孕患者来说,可能认为躲避是避免冲突,伤害的方法。岂知躲避是消极的方法。俗话说,躲了初一,躲不了初二。不孕症的治疗,多是一个长周期的调理治疗过程。必须有自己的一套主动应对措施才能行走江湖。
五、如何应对亲朋好友的狂轰滥炸式的询问?
的方法是面对,主动迎战。根据询问者的亲疏关系,老少层次,分而待之。
1、对待双亲,是主动汇报,你要体会你亲的人的那种不敢问,又不能不问的忐忑心情。
2、对待好友,你的回答既要有深度,也要有宽度。有了宽度,可以把内心深处不愿示人的秘密隐藏起来;有了深度,就可以让关心询问者无法继续追问。
比如你可以说:查了好几年,近查出问题提来了,管子,精子都不大好呢。医生说不严重,先用药治疗。
比如你还可以说:刚做了输卵管手术,医生说恢复一段时间后后再怀孕。
比如你干脆说:医生给了建议,说可以考虑做试管婴儿,正在考虑做与不做,钱不凑手,正在筹钱呢。
等等等等。
但要记住,这话是对别人说的,不是给自己说的。治疗还是要听医生的,用药、调理也不是无限期的。
其实有心理压力的需要学会心理自救,就是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态度。自我调整,夫妻间的交流,好友间的倾诉,医患间的沟通,患友间的联系,都是调整心态的好方法。
当你的不良心情无法自我调整,当你的负性情绪影响到你周围的亲人,同时影响到你的工作生活。那就需要求助心理医生了。看心理医生的人不是精神病人。心理医生开的药不要拒绝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