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发现孩子长得
比同龄人
慢的时候
会立即就医还是再等等
“孩子还没张开呢?”“没事,有的孩子就是长得慢一点,别着急。”不少父母发现孩子身高比同龄人慢的时候,总是这样暗示自己。
无尽的等待,得到了什么?
在小明(化名)5岁的时候,父母就发现他长得比同龄人要慢,于是在当地医院检查。尽管医生告知他们尽早干预,但是他们还是选择了等待,认为孩子还小,可塑性强,通过其他方式也可以追赶上同龄人的生长速度。
等到小明6岁半的时候,身高在108公分左右,按照生长发育速度来说,他属于长得还算快的,但是仍然比他父母预计遗传身高的要矮。(遗传身高:根据父母身高计算的身高)
小明父母在听说深圳远东妇产医院,王强主任很擅长儿童身高干预后,于是来到远东医院进行检查,希望能够在王主任的帮助下,改善目前的状况。
早干预早治疗很重要!
王主任在进行相关检查后,告诉小明父母,按照身高标准来说,小明在6岁半的时候,应该是要长到120公分,才算达标,并且他的遗传身高是在170左右,但是按照他目前的生长速度,他成年后的身高应该在160-165公分之间。
王强主任表示:小明现在干预还来得及,一旦青春期发育追赶空间就很小了,如果等到骨骼闭合之后,就算是华佗再世,也无能无力了。
把握两个生长高峰期
儿童生长
不要单纯看身高
更要看生长速度
孩子从生下到成年之前,一般要经历两个生长高峰期。
第一个高峰期
第一个高峰期是从出生到3岁之前。
第一年要求生长速度达25公分以上,男孩满一岁时要达到76公分,女孩子要达到75公分。
第二年生长速度达11-12公分,男孩子要达到87-88公分,女孩子要达到87公分。
第三年生长速度会减慢了一点,一般是7-8公分,男孩子要达到96公分,女孩子95公分。
第二个高峰期
从3岁以后到青春期之前,孩子生长速度平均要达到5-6公分/年以上。
青春期是第二个生长高峰期,一般男孩子可以长28-30公分,女孩子可以长20-25公分。
一年一般是7-8公分,如果说青春期生长低于7公分,就可以说是生长迟缓了。
家长需要时刻关注孩子的身高发育,一旦发现生长速度不达标,就要及时就医。
睡觉开灯,影响身高?
8岁的小华,也跟随父母来到远东儿保科,做了身高发育相关检查。原本按照遗传身高预测,小华最终身高应该在170左右,但是根据他现在身高生长速度来计算,他的最终身高只有160左右。
王强主任,从小华父母口中得知,小华平时饭量与运动情况都正常,但是身高就不见长。在王主任再三询问下,得知小华平时喜欢开着灯睡觉。
其实开灯睡觉会影响孩子身高增长,很多父母却不知道。人体生长激素是由脑垂体分泌决定的,在睡眠状态下分泌水平比清醒状态时分泌量多1倍,因此对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儿童及幼儿而言,保证充足的睡眠十分重要,因为有助于生长发育,包括长个子。
机体区分白天黑夜是通过我们的下丘脑的视交叉上核-松果体对光线进行感受,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生物钟。通过光线的明暗来控制生物钟的节律,通过生物钟的节律来控制我们的生理节律。
因此,开灯睡觉对于机体分泌生长激素是不利的,因为身体会感觉依然是在白天,生长激素的分泌量还是按照白天的状态进行分泌,即分泌量减少,导致长个子受到影响。
常见的3个生活习惯,影响身高发育
除了开灯睡觉,还有常见其他生活习惯会影响孩子身高发育:
1.喂饭喂得太饱
有些家长误以为,孩子吃得多,就能长得高。但事实并非如此,人在饥饿状态下,血糖降低时,脑垂体会分泌出更多的生长激素,这会刺激儿童骨骼生长。
吃得太饱,营养过剩的孩子在一定年龄阶段可能比同龄人要高,往往存在骨骼提前的风险,过早地促进骨骼发育,会导致骨骺提早闭合,最终可能会限制身高的增长,反而长不高。
2.让孩子晚睡
电子产品的增多,让不少孩子变得喜欢熬夜或睡得比较晚。晚睡或睡眠不足,就表示醒着的时间太长,对身体而言是一种过度刺激,进而会引发人体的压力反应,诱发肾上腺大量分泌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是一种压力荷尔蒙,它会抑制脑下垂体功能,致使脑下垂体减少分泌生长激素,让孩子长不高,晚上家长应让孩子在10点之前入睡。
3.缺乏运动
有的家长为了锻炼孩子的专注力或者让孩子不那么闹腾,会让孩子长时间在座位上坐着玩玩具、看绘本故事等。这些事情确实能够促进孩子的大脑发育、提高专注力,但孩子长期端坐,对身体发育和协调能力的发展会有很大影响。
运动时,尤其是走、跑、跳等运动会拉扯关节,使身体的长骨受力,从而刺激骨骼两端软骨的发育,刺激身体分泌生长激素,有助于孩子长高。如果孩子习惯长期静坐,在生长发育期缺乏足够的锻炼,也会影响身高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