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易激多发生于婴幼儿和5~10岁儿童,是一种肠道功能性疾病,常表现为反复发作性腹痛、便秘、腹泻或腹胀等。
一、病因
1、精神因素:因生活困苦、家庭不和、学习中受挫折等可使精神紧张,情绪低落、忧虑、愤怒等均可使肠蠕动增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结肠内分泌功能障碍。
2、遗传因素:有明显家族集聚倾向。
3、感染因素:胃肠炎、痢疾或其它直接影响胃肠道运动功能紊乱。
4、饮食饮食:可能对某种食物不能耐受。
5、药物:抗酸剂、抗生素、麻醉剂等。
6、其他:气候变化、导泻剂使用不当。
机制:
1.神经精神饮食;
2.胃肠动力学改变:胃肠功能紊乱致肠节段性收缩引起腹痛,胃肠反射改变。
3.胃肠道激素分泌异常;
4.肠道菌群失调。
二、诊断要点
临床症状群;追溯可能的精神、心理背景;注意与器质性腹泻病鉴别;辅检无器质性疾病依据。
三、治疗
1.心理治疗:解释病情,解除顾虑,防止精神紧张,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增强对治疗的信心。
2.饮食和行为治疗:宜进食少渣、易消化、高营养食物,避免进食刺激性调味品,冷食冷饮;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建立良好的生活制度,适当进行活动与锻炼,劳逸结合。
3.对症治疗:镇痛药:小剂量,时间不宜过长;抗胆碱能药:餐后服用;抗抑郁药:慢性腹痛伴抑郁;调节植物神经功能:谷维素;止泻药:咯哌胺、苯乙哌胺。
4.其它:促胃动力药、缓泻剂治疗严重便秘;微生态治疗;中医中药治疗;理疗:腹部热敷,温水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