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上常见的肠道功能紊乱性疾患,是一组包括腹痛、腹胀、腹部不适以及大便习惯改变为主要特征,并伴有大便性状异常,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而又缺乏形态学和生物化学异常改变等可用器质性疾病解释的临床症状。
IBS的病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IBS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胃肠动力紊乱、内脏感觉异常、炎症、免疫、内分泌、脑肠调控异常、精神心理等。
肠易激患者的常见发病原因为以下五种情况:
(1)胃肠动力呈异常①结肠动力异常。腹泻型IBS患者结肠运动指数增多,结肠推进性蜗动明显增加,以降结肠、乙状结肠明显,胃结肠反射呈持续性增高。而便秘型IBS患者多表现为痉挛性收缩和腹胀,结肠节段性收缩增加,高幅推进性收缩减少。②小肠动力异常。消化期,IBS患者小肠高幅性收缩明显增加。③其他部位胃肠动力异常。
(2)内脏高敏感。 大盈研究普遗观察到IBS患者对胃肠道充盈扩张、肠肌收缩等生理现象极为敏感,较易感到腹痛.主要表现为结肠、直肠的高敏感性。也有研究提示内脏高敏感性的产生与患者的心理因素有关,食物、药物、应激事件、行为因素也可能对结肠感受和中枢神经的调控异常起一定作用。
(3、肠道炎症、免疫功能改变与菌群失调。研究显示IBS与肠道感染有关,急性感染是诱发IBS的危险因家之一,可能与肠道神经系统的损伤、内分泌和免疫功能的改变等有关。
(4)中枢感觉异常和神经内分泌失调。
(5社会心理因素。精神紧张加重胃肠症状。应激可导致大多数人产生胃肠道症状.在IBS患者中尤为鲜明。IBS患者通常有心理和精神障碍。心理和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状态和临床结果,不利因素包括情感、性、失眠、长期社会应激及不良心理应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