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消化不良俗称小儿腹泻。多见于2岁以下的婴儿、幼儿,是儿科常见的病症之一。一年四季都可发病,尤以夏秋季节为多见。发病原因多由于喂养不当,饮食所伤,或因气候和环境的变化,影响胃肠功能所致。临床上以大便次数增多,腹胀肠鸣,粪便酸腐臭秽,或稀薄,或呈水样带有不消化乳食及粘液等为特征。重症患者可出现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等征象。如长期腹泻迁延不愈,可导致营养不良及多种维生索缺乏症,从而影响了小儿的生长发育。
小儿消化不良的按摩方法
1.患儿取仰卧位,以手掌摩动腹部,力量均匀,以脐为中心,每到中脘、梁门、天枢、关元、气海穴处稍压力。1~2分钟。
2.患儿取俯卧位,以拇指指端或指腹,自第4腰椎起至尾椎骨末端,连续揉推200次,每当推至龟尾,力量适当加重。1?2分钟3
3.令人抱患儿于怀中,然后再将患儿两手交叉搭在两肩上,术者以两手从患儿两胁搓净至肚角,反复操作50?100次。可配以揉胃经,推板门,揉按足三里穴,各半分钟。
4.以右手拇指推小儿拇指桡侧缘200?300次,然后用左手握住小儿手.右手食指撑开其拇指,以拇指桡侧面推小儿的食指桡侧缘100?200次.后揉神阙、天枢穴各半分钟。
5.揉一窝风10~20次,推上三关20~40次,揉风池10?20次,揉外劳宫10?20次,揉二马10?20次,揉神阙10~20次。
生活调养
注意小儿的清洁卫生和腹部保暖,避免受凉加重腹泻。适当让患儿增加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提高抗病能力。饮食卫生尤应注意,一般食品要新鲜,餐具应煮沸消毒,防止细菌、病毒污染。
按病情轻重调节饮食,对母乳喂养的婴儿轻者可喂母乳,暂停辅食,重者停食4?6小时,过后再先喂米汤,后喂母乳,并限制次数及食量。无母乳或断奶小儿轻者先给米汤,后给稀牛奶,待病情好转后增奶量减米汤量,重者也要禁食4?6小时,同时喂口服液、米汤、半脱脂稀牛奶。大便性质好转后,可给以富有营养、低渣少油、易消化食物,并注意合理喂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