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鉴别小儿腹泻与其他疾病?
婴幼儿腹泻时,如大便中有较多的白细胞,表明结肠或末端回肠有侵袭性炎症病变。常由于各种侵袭性细菌感染所致,大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中毒症状。此时仅凭临床表现往往难以区别,必要时须作大便细菌培养。并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一,阿米巴痢疾:本病大便中虽有白细胞而数量较少,可见有大量红细胞,并可查到阿米巴滋养体,无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
二,细菌性痢疾:1岁以内婴儿痢疾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常无里急后重或粘液血便,相反,近几年来发现某些埃希氏大肠杆菌等引起的腹泻,大便可一过性出现较多脓球,极易误诊为菌痢。但菌痢是一种传染病,若注意进行流行病学的调查,多数可询问出接触史,且大便镜检可见较多的脓细胞、红细胞和吞噬细胞,并能培养出痢疾杆菌。
三,婴幼儿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本病中毒症状严重,具有腹泻、腹胀、便血、高热及呕吐五大症状。早期呈水样便,继而转为暗红色、果酱样或血性大便。腹胀多较严重。可早期出现休克现象,甚至出现昏迷、惊厥。大便隐血试验强阳性,腹部X线片见小肠局限性充气扩张、肠间隙增宽等。
小儿腹泻应与以下疾病区分开来:
一 生理性腹泻:
多见于6个月以下的婴儿,患儿外观较虚胖,出生后不久即大便次数增多,稀薄,呈黄绿色,但不伴呕吐,食欲好,体重增加正常,无其他症状,喂养时添加辅食后可自愈。
二 小肠吸收功能障碍:
导致小肠吸收功能障碍的各种疾病:如乳糖酶缺乏、蔗糖异麦芽糖酶缺乏、葡萄糖半乳糖吸收不良、失氯性腹泻、短肠综合征、肠激酶缺乏、原发性胆酸吸收不良、无β-脂蛋白血症、粥样泻(谷蛋白肠病)、牛奶蛋白过敏、大豆蛋白过敏及小麦蛋白过敏等,以上疾病均为少见病,且发病较早,为慢性腹泻。患双糖脂酶缺乏、单糖转运障碍、蛋白过敏或谷蛋白肠病时,去除有关食物则病情缓解,可根据各病特点进行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