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二胎政策已经开放了,很多家庭都有了两个宝宝,大家在享受天伦之乐的同时也有很多担忧,主要担心的就是孩子的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尤其是家里有生病的人群的时候很怕孩子受到影响。近期,一则大宝得病3天就传染给了二宝的消息让家长们很是担忧,孩子生病也“心有灵犀”?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手足口病高发 大宝得病3天二宝也病了
新闻消息:市民贾先生不久前发现大儿子的手、脚和嘴里长了一些小水泡,而且还出现了发烧的症状,带到医院检查诊断:手足口病。由于孩子的病情不算严重,在医院开了药就带着孩子回家了。没想到的是,三天后,小儿子也出现了类似的症状,手脚和屁股也起了小疱疹,经过检查发现小儿子也被传染了手足口病。
7、8月手足病高发 容易相互传染
进入七八月后,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颊炎也到了高发期,主要是因为天气气候的影响引起的病毒传播,加上孩子的免疫功能比较弱,尤其是在学校上学的孩子,小伙伴一起玩耍、在一个空间生活学习,这样就很容易出现相互传染的情况,更加重了孩子的发病。
判断手足口病要及时 相关症状要了解
【常见症状】发热通常是手足口病的第一个体征(但也可能不发热),发热后一到两天,口腔或喉咙小疱疹,有疼痛感,这些疱疹初时呈细小的红点,然后会溃破形成溃疡;或者出现皮疹,皮疹通常不痛也不痒,多数出现在手和脚,有时也会出现在手臂、腿、臀部、生殖器,有些还会出现小水疱。
【普通病例症状】起病急骤,发热,口腔粘膜可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红晕,疱内液体较少,或者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出现,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一般在一周可痊愈,预后良好。
【重症病例症状】少数比较严重的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严重的可表现为神经系统受累和急性循环呼吸衰竭,3岁以下发病率高。
手足口病易误诊 判断需谨慎
由于手足口病发病的时候会出现水疱疹的症状,部分家长误以为孩子是出水痘,往往容易因为误诊而耽误病情。其实,这两种病是很容易区分的,手足口病除手足外的身体其他部位一般无皮疹,而水痘则是全身性的。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手足口病症状的表现有所不同。
手足口病传染快 传播途径要掌握
① 人群密切接触是重要的传播方式,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
② 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故与生病的患儿近距离接触可造成感染;
③ 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发生感染。
预防手足口病要及时 日常生活要注意
1、注意卫生:勤洗手、家具、奶嘴要消毒
在手足口病流行的季节,应注意幼儿的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尤其是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消毒、通风、运动,尤其是家里的家具、孩子食用的奶嘴、玩具、餐具要及时清洗、消毒。
2、注意隔离患病幼儿
为避免相互之间传染,患病幼儿自发病起应隔离一周以上,避免孩子与这些患儿接触。此外,手足口病主要通过唾沫、污染物品或食品进行传播,因此,预防“病从口入”要及时,加强日常用具消毒和隔离病人是比较重要的措施。
3、尽量少去人流量大的地方
尽量不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如电影院、公园、商场等,避免交叉感染。预防手足口病要做到“勤洗手、常通风、喝开水、吃熟食、晒衣被”这15字口诀。
手足口病家庭护理6个小招:
1)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口腔清洁,溃疡局部可用淡盐水抹拭,局部喷上喉风散或西瓜霜等。若口腔黏膜溃疡明显的可用思密达粉剂撒于创面,以促进局部黏膜的修复。
2) 由于患儿口腔溃烂、疼痛,故饮食尽量清淡,以流质食物最宜,避免进食酸辣、燥热、肥腻、难消化之品。
3) 手足心疱疹不可用未经消毒的针挑破,应由其自行消退,以免继发感染。可外用炉甘石洗剂以敛疮止痒,如疱疹破溃者可用金霉素眼膏或百多邦软膏搽破溃处。
4) 可适当配合饮食疗法,如以胡萝卜、马蹄、竹蔗煲瘦肉汤或竹叶卷心加冰糖煎水代茶等。
5) 一旦患儿出现胸闷、气促、疲惫等症状,应警惕并发心肌炎的存在,立即去医院诊治。
6) 若患儿突然呕吐、颈项强直,甚至四肢抽搐,为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征象,应及时治疗,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