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又称是一种以急性发热、皮疹、猫膜充血、颈部淋巴结肿大为临床特点,以变态反应性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小儿急性发热性疾病。
全球均有报告,以亚裔特别是日裔发病率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可发生小流行;男女比例约为1.5:1;病儿主要为婴幼儿,小于5岁者占80%,l岁为发病高峰,成人偶见;有遗传易感性。
1.发热期(1一11日)发热至热退,主要症状陆续出现,可发生严重心肌炎。
2.亚急性期(11-21日)热退至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此期可出现指、趾端膜状脱皮,血小板增高。可发生冠状动脉瘤,并可导致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瘤破裂。
3.恢复期(21一60日)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至所有炎症参数恢复正常。冠状动脉病变可持续发展,可发生心肌梗死和缺血性心脏病。
4.慢性期(61日一?年)少数严重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进人慢性期,该期可迁延多年,遗留冠状动脉瘤、狭窄或阻塞,发生心绞痛、心功能不全、缺血性心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