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经过了十几个小时的努力奋战,宝宝出生了。除了沉浸在有宝宝的喜悦中外,妈妈常常忽略掉,自己的身体也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到底有哪些变化呢?小编带您数一数。
1. 宝宝娩出后,新妈妈的体重大约减轻5公斤。包括宝宝的体重及羊水的重量。
2. 胎盘娩出后,会在子宫里形成一个巴掌大小的伤口。软组织会流血,约有300毫升。这些血的流失不会到产妇的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很容易就复原了。
3. 分娩后,子宫会从球状大小收缩称为香瓜大小,这是子宫壁上的收缩肌在起作用。
4. 子宫上的韧带若要恢复到正常大小还需一段时间,分娩后它仍会保持伸展状态。因此,分娩后的一段时间里,产妇会感到没有力气,很虚弱。
5. 妊娠期内,体内的心脏、肝脏、胃、肺都被子宫顶压向上。当宝宝出来后,体内就有了空余的空间,这些移位的脏器就会慢慢恢复到原来的位置。器官下滑时可能引起产妇的不适感。
6. 产妇的体内有一种叫内啡肽的激素。内啡肽是身体自身产生的镇痛剂。分娩后仍然会保持在令人眩晕的高度。
7. 阵痛促进激素会在血液中循环,会引起子宫在产后收缩,因此产妇会有类似阵痛的疼痛感。
宝宝分娩后,需要给宝宝洗澡、称体重、测身高、穿衣服。等到胎盘脱落后,助产士要检查胎盘是否完整。如果胎盘有残留,可能会导致子宫出血。新生儿出生的半小时之内,需要让宝宝吸吮母乳。尽管很多情况下,并没有乳汁泌出,但宝宝的吸收可以刺激妈妈子宫收缩,减少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