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那天,是让很多妈妈痛并快乐着的,却也是十分危险的。俗话说,生孩子就像过了一趟鬼门关,这话一点都不夸张。近日,生下双胞胎儿子后便陷入昏迷的95后浙江姑娘小邵心脏永远地停止了跳动,而夺去她生命的是一种名字听上去并不严重,但是是凶险万分的疾病——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夺去小邵生命的“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今天,产科医生为大家科普这个疾病。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 罕见却凶险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是妊娠末期发生的以肝细胞脂肪浸润、肝功能衰竭和肝性脑病为特征的疾病。
与“威名赫赫”的“羊水栓塞”相比,“妊娠期急性脂肪肝”虽然不太常见,但它的凶险程度却并不比羊水栓塞低。
孕晚期厌食恶心要当心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发病原因目前并不明确,通常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发生在孕28~40周,平均第36周,以26~30岁孕妇较为常见。
产科医生提醒,妊娠期急性脂肪肝起病急,进展快,严重者可迅速昏迷甚至死亡。因此,孕晚期如果有以下症状,及时到医院就诊。
1、 食欲不振、持续性恶心呕吐,腹痛;
2、 乏力、精神不济,可迅速转入昏迷;
3、起病数日后病情进展,可出现进行性黄疸加重,多呈梗阻性;
4、伴有出血倾向,可出现流鼻血、牙龈出血、皮肤黏膜出血、消化道出血、阴道出血等;
5、少数患者可出现头痛、发热、腹泻、背痛等。
预防关键:早发现 早诊断 早终止
因为病因不明,所以对于该疾病目前也没有针对性的预防方法。而对于治疗,目前的办法就是:一旦确诊,马上终止妊娠。
一般来说,如果从发病刚开始的7天内能够及时发现并终止妊娠,那么孕妇的存活率会比较高。
每天有很多产妇顺利分娩,但是其中的风险只有产科医生知道。小编温馨提示,各位准妈妈一定要按时产检,减少孕产风险,平安顺利地诞下健康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