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此竞争激烈的社会,我们的小宝宝可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哟!每一对夫妻都想拥有一个既聪明又健壮的孩子,那么,怎样会更有利于优生呢?在这里就给想做爸爸妈妈的年轻夫妇介绍一下关于受孕的各方面知识。
全面解析怀孕的季节
从优生优育的角度来说,早孕期应避开冬春季节,选择在7-9月这段时间内怀孕为好。
在妊娠初期40-60天发生妊娠反应时,正好处在九月或十月,孕妇大多胃口差,爱挑食,但此时蔬菜、瓜果品种繁多,可以调节增进食欲,保障胎儿的营养需求。
两三个月后正值晚秋,气候凉爽,孕妇食欲渐增,对胎儿的生长发育十分有利。此时日照充足,孕妇经常晒晒太阳,体内产生大量维生素D,促进钙、磷的吸收,有助于胎儿的骨骼生长。且八九月份之间正值夏去秋来,孕妇夜间睡眠受暑热的影响小,休息、营养、各种维生素的摄入都比较充分,均有利于胎儿的大脑发育和出生后的智力发展。
待多雪的冬天和乍暖还寒的初春携带着流行性感冒、风疹、流脑等病毒姗姗而来时,胎儿的胎龄已超过了3个月,平安地渡过了致畸敏感期,而且,相应的预产期为次年的5月份后后。
分娩之时正是春末夏初,气温适宜,母亲哺乳、婴儿沐浴均不易着凉,蔬菜、鱼、蛋等副食品供应也十分丰富,产妇食欲好,乳汁营养也丰富,应是“坐月子”的季节。母乳质量的同时,出生婴儿轻装上阵,衣着较少,便于四肢自由活动,有益于大脑及全身的发育。
孩子满月后,时令已入夏,绿树成荫,空气清新,阳光充足,便于进行室外日光浴和空气浴。孩子半岁后后正值金秋十月,该增加辅食时又已避过夏季小儿肠炎等肠道疾病的流行季节。
到了孩子学习走路,开始断奶的周岁,则又是春夏之交,气候温和,新鲜食品充足,为孩子的生长发育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而且,春夏之交,肠胃易于适应,断奶也易于成功。
不同季节受孕的重点有差异
胎儿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规律性,从受孕到孕3月时,胎儿的大部分器官已基本形成,以后主要是继续生长和各种功能的发育。一般来说,怀孕前3个月往往是整个妊娠关键的阶段。而一年中的四季又各有其特点,所以在不同季节受孕及渡过早孕期,对胎儿的发育会有不同的影响。
春秋季节的气温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对人都很适宜,人们在户外活动的机会较多,日照时间较长,此时受孕能呼吸大量的新鲜空气,对胎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大有好处。但是,春秋季节往往是某些传染性疾病易发的季节。如在秋冬或冬春季交替时,温差变化较大,气候干燥,特别是北方的秋天,流感的发病率较高,虽然流感病毒能否直接威胁胎儿尚不清楚,但是流感所引起的发烧,特别是发生在早孕期,会使自然流产、死胎、畸形儿的发生率增加。所以,在春秋季节怀孕时要注意预防感冒,少去人口密集的商场、影剧院,并注意与感冒患者的隔离,以减少患病机会。
夏天,食物丰富对营养有利,但是由于天气炎热,出汗较多,使人们常常大量食入冷饮、瓜果蔬菜,即使是鸡鸭鱼肉也愿意吃凉的。如果这些食物未洗干净或已变质,常使胃肠道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增加,轻者腹泻、呕吐,重者会出现高热、脱水及电解质紊乱,需用抗菌素等药物治疗,而所有这些都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夏季怀孕时,要注意饮食卫生,特别是瓜果蔬菜要洗净,不要食入已变质的食物。
冬季由于天气寒冷,人们尽可能减少户外活动,大部分时间是在有暖气或炉子的屋里渡过。如果门窗紧闭,不及时换气,再加上炉子里散发的一氧化碳气体,会使室内空气污浊,这不仅会使孕妇本人感到全身不适,并对胎儿的生长发育,特别是对中枢神经系统也有不良影响。所以,孕妇在冬季既要预防一氧化碳中毒,还要在下午天气暖和时到户外做一些适宜的活动,多呼吸一些新鲜空气,以利于胎儿的发育。
生育年龄
爱的种子要在健康时播下。优生学研究证实,尽量避免各种有害因素的影响,科学地选择受孕时机,是减少各种先天性缺陷患儿出生的重要措施。然而,选择受孕时机一般从以下两点考虑:
女性的生育年龄为24—30岁。
女性生育旺盛时期是20-30岁。从生理上看,女性生殖器官一般在20岁以后才逐渐发育成熟,骨骼的发育成熟则要到24岁左右。如在骨骼尚未发育成熟后怀孕,母子就会互相竞争营养,从而影响母亲骨骼发育的进程。而且由于子宫收缩无力、胎位不正、胎儿发育不良等,又会影响婴儿的健康。所以,女性在24-27岁生育比较合理,不超过30岁,特别不要超过35岁。因为妇女年龄过大,卵细胞发生畸变的可能性增加,受孕前胎儿畸形率也会上升,不利于优生。
生儿育女,乃是人类得以延续的大事。以往,人们的目光基本上锁定在妻子身上,其实丈夫也是举足轻重的一方,故了解一些男人的生育知识也很有必要。为此,本文向你介绍科学家们的一些新说法,你有兴趣吗?
男性的生育年龄在30—35岁左右。
有一句俗语你熟悉吧:男人四十一朵花,女人四十豆腐渣。女性朋友听了肯定不舒服,但若指生殖能力,倒还真有点道理,你不得不服气哟。奥妙在于女性有严格的生殖生物钟,一旦年龄超过35周岁或者40周岁,不仅生育能力滑坡,而且孕育有缺陷胎儿(如先天愚型)的危险性也会增加,乃是染色体随年龄增大而产生突变造成的。至于过了50岁,月经断流,排卵停止,与生育无缘便成为铁定的事实。
男人呢?却是另外一种“风景线”,生育能力遭受年龄限制的可能性较小。君不见生活中,90岁甚至百岁高龄生育孩子的新闻也时有所闻。中国古籍中早就有“八十老翁生子”的记载,近代也有活生生的例子,如20年后广西一位年近90岁的寿星就喜当父亲。
国外也是屡见不鲜,如瑞典有个活了120岁的老翁,85岁时再娶,并且生下8个子女;后苏联一位叫做阿汉赫尔·布哈尼亚的农民,112岁时结婚并生子,这大概是上高龄男人生育的吉尼斯纪录了。
不难明白,男人的生育年限是不封顶的。有科学依据吗?德国慕尼黑的医生以60~89岁的老年男性与24~33岁的青年男性各20名为观察对象,分别检测了他们的精液,并作了比较,结果显示老年男性的精子并未衰老,而且精子的密度(平均为每毫升精液1.2亿个)还高出年轻人(平均每毫升精液仅0.78亿个)一筹。看来,用老当益壮来形容老年男人的生育力,一点也不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