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深圳远东妇产医院官方网站!

0755-82613333(深圳)/400-868-1988(香港)
·三级专科医院 ·深圳医疗保险定点医院

辛苦孕育五个月,我被检查出得了宫外孕!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日

来源:深圳远东妇产医院浏览:470次

五个月的辛苦孕育,本来以为可以顺利生下一个健康的宝宝,却被检查出来是宫外孕。这犹如一个晴天霹雳,让人惋惜又害怕!

宫外孕,对于所有女性朋友来说,这个名词并不陌生。近年来,随着医学诊断水平的提高和盆腔感染的增加,宫外孕的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由于宫外孕导致腹腔内大出血最终休克死亡的病例也时有发生。

对于宫外孕,人们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甚至有的人觉得自己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或者出现了却一点也不上心,小编听了简直是焦心得很,下面就来跟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宫外孕的知识吧!

什么情况下容易发生宫外孕?

大家都知道,宫外孕指的是受精卵在子宫腔外着床发育的异常妊娠过程。那它的病因一般是什么呢?什么情况下比如容易发生宫外孕呢?

宫外孕常见的原因就是输卵管病变。输卵管是受精卵形成的地方,也是通往子宫的重要通道,如果输卵管发生病变,比如输卵管黏膜炎,导致输卵管黏膜黏连和纤毛缺损,影响受精卵的运行受阻而在该处着床,严重的时候还会引起管腔完全阻塞导致不孕。输卵管绝育术后若形成输卵管再通或瘘管,都有可能导致输卵管妊娠;还有输卵管营养不良也是宫外孕的原因之一。

受精卵游走时间过长,发育增大,也有可能在对侧输卵管内着床形成输卵管妊娠。曾经多次人流、药流后长时间不孕病史这部分人群一旦受孕也要高度警惕宫外孕,另外现在辅助生殖技术(如试管婴儿)应用日渐增多,这部分人群宫外孕的发生率也较普通人群显著升高。

如何及时发现宫外孕?

宫外孕一直被视为具有高度危险的妊娠早期并发症,通常宫外孕的典型症状有停经、下腹痛、阴道少量流血,如果合并腹腔内出血,则可能出现休克、晕厥。

·停经

除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停经时间较长外(有6-8周停经),有20%~30%患者无明显停经史,或月经仅过期两三日。

·阴道出血

胚胎死亡后,常有不规则阴道出血,色黯红,量少,一般不超过月经量。少数患者阴道流血量较多,类似月经,阴道流血可伴有蜕膜碎片排出。

·晕厥与休克

由于腹腔急性内出血及剧烈腹痛,轻者出现晕厥,严重者出现失血性休克。出血越多越快,症状出现也越迅速越严重,但与阴道流血量不成正比。

宫外孕的后果

宫外孕的结局有多种,其中宫外孕破裂导致短期内腹腔内大量出血是较严重的一种,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妊娠结局,包括输卵管妊娠流产、陈旧性宫外孕、继发性腹腔妊娠等。

不同的妊娠结局其病情的轻重缓急程度也不一样。输卵管妊娠破裂腹腔内大量出血,若不及时诊断和积极抢救,可危及生命,庆幸的是,大部分宫外孕还是能得到及时的诊断和处理,直接导致休克死亡的病例还是极少数。

宫外孕如何检查诊治?

不同的异位妊娠部位、不同的病情有不同的治疗方法,要个体化确定治疗方案,一般常见的检查有这些:

·孕酮测定

异位妊娠的血清P水平偏低,但在孕5~10周时相对稳定,单次测定即有较大的诊断价值。尽管正常和异常妊娠血清P水平存在交叉重叠,难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绝对临界值,但此项检测其准确率在90%左右。

·超声诊断

B型超声检查对异位妊娠的诊断尤为常用,阴道B超检查较腹部B起程检查准确性更高。

·诊断性刮宫

在不能排除异位妊娠时,可行诊断性刮宫术,获取子宫内膜进行病理检查。子宫内膜变化与患者有无阴道流血及阴道流血时间长短有关。因而单靠诊断性刮宫对异位妊娠的诊断有很大的局限性。

·后穹隆穿刺

后宫窿穿刺辅助诊断异位妊娠被广泛采用,常表现为抽出血液放置后不凝固,其中有小凝血块。

·腹腔镜检查

大多情况下,异位妊娠患者经病史、妇科检查、血β–HCG测定、B超检查后即可对早期异位妊娠作出诊断,但对部分诊断比较困难的病例,在腹腔镜直视下进行检查,可及时明确诊断,并可同时手术治疗。

宫外孕术后能否正常怀孕?

这个问题的回答因人而异,可以到医院进行诊治确认身体情况。

宫外孕后约20%-60% 患者发生不孕,具体到每一个体不孕发生的机率存在差异,取决于其对侧输卵管是否正常,患侧输卵管的破坏程度等等,当然其生育力主要和年龄、不孕史及输卵管疾病史有关,如果对侧输卵管正常,那么日后正常妊娠的机会还是很大的。

而对于曾经有过宫外孕病史的人,尤其是做过宫外孕保守性手术(即保留患侧输卵管),再次宫外孕的发生率是明显增加的。

最后提醒各位准妈妈们,一旦妊娠,应该及时就医确认是否妊娠及妊娠的部位,如果不幸出现宫外孕,也可以趁早做出应对,减少对身体的损害。

2025-07-16 06:02
你好!请问有什么能帮到您? 请点击输入内容......
妇科 产科 儿科 新生儿科 儿保科 盆底与妇科泌尿 口腔科 月子中心 乳腺科 中医科 肛肠门诊 儿外科 内科 皮肤科 耳鼻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