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指经期后后或行经期间,出现下腹部痉挛性疼痛,并有全身不适,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者。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经过详细妇科临床检查未能发现盆腔器官有明显异常者,称原发性痛经,也称功能性痛经;继发性痛经指生殖器官有明显病变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肿瘤等。
引发女性痛经的7大原因
1、患上了盆腔炎:慢性盆腔炎是妇科临床常见的疾病,该病的表现轻重不一,轻者一般无症状,重者多有白带增多,轻度痛经、月经淋漓、下腹隐痛、小腹下坠、腹胀腹泻、里急后重、尿频尿热、腰骶酸痛、性交痛等。由于盆腔淤血,甚至会导致输卵管粘连阻塞而致不孕,因此需要引起人们的注意。
2、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在子宫腔以外其他部位所引起的一种病变。症状呈周期性发作,痛经为常见的特征,疼痛于经后1~2天开始,经期天为严重,经血干净后逐渐缓解以至消失。另外,由于异位的部位不同,还会出现性交痛、肠道症状及泌尿道症状。
3、心理因素。对月经缺乏正确的了解而产生的恐惧、紧张的心理,反而加重痛经。
4、生理因素。月经期出血过多,血钙的流失,正值青春期的女性对钙的需求加大,导致严重缺钙,血钙降得更低,时常造成子宫壁的肌肉痉挛收缩而导致疼痛。
5、受凉因素。因天气寒冷或衣着过少而受凉,会感受寒邪。导致气血凝滞,经络不通,从而加重痛经。
6、劳累因素。过重的体力劳动会加重出血及痛经。
7、饮食因素。有些女孩爱吃零食,月经期也吃冷饮及梨等生冷食物,易导致气血凝滞,正如中医所说:不通则痛,自然会使痛经加重。而痛经患者的饮食宜温热,宜清淡,忌酸辣,还应注意荤素搭配,防止缺铁。
两种体质痛经女性可用中医疗法
易患痛经的体质之一——阳虚质
阳虚质人的表现:肌肉不健壮,时感手脚发凉,胃脘部、背部或腰膝部怕冷,衣服比别人穿得多,夏天不喜欢吹空调,喜欢安静,吃或喝凉的东西总会感到不舒服,容易大便稀溏,小便颜色清而量多。性格多沉静、内向。经期小腹隐隐冷痛,或小腹及阴部空坠,喜揉按,月经量少,颜色偏淡。
远东医生说针对这种情况的女性可以采取这样的饮食调理方法:
平时可多食牛肉、羊肉、韭菜、生姜等温阳之品,少食梨、西瓜、荸荠等生冷寒凉食物,少饮绿茶。
药膳指导:归生姜羊肉汤:当归20g,生姜30g,冲洗干净,用清水浸软,切片备用。羊肉500g剔去筋膜,放入开水锅中略烫,除去血水后捞出,切片备用。当归、生姜、羊肉放入砂锅中,加清水、料酒、食盐,旺火烧沸后撇去浮沫,再改用小火炖至羊肉熟烂即成。本品为汉代张仲景名方,温中补血,祛寒止痛,特别适合冬日食用。
易患痛经的体质之二——血瘀质
血瘀质人的表现:面色偏暗,嘴唇颜色偏暗,舌下的静脉淤紫。皮肤比较粗糙,有时在不知不觉中会出现皮肤淤青。眼睛里的红丝很多,刷牙时牙龈容易出血。容易烦躁、健忘,性情急躁。月经时小腹疼痛,不喜揉按,经血色暗,有血块。
这种类型的女性,饮食调理方法:多食山楂、醋、玫瑰花、金橘等具有活血、散结、行气、疏肝解郁作用的食物,少食肥肉等滋腻之品。
药膳指导:山楂红糖汤:山楂10枚,冲洗干净,去核打碎,放入锅中,加清水煮约20分钟,调以红糖进食。可活血散瘀。黑豆川芎粥:川芎10g用纱布包裹,和黑豆25g、粳米50g一起水煎煮熟,加适量红糖。分次温服,可活血祛瘀,行气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