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肠易激综合症是怎么回事?家长咨询:孩子因为近肚子不舒服,并且不好好吃饭,于是到医院检查,医生说是肠易激综合症,但是因为是早期,病情不是很严重,简单治疗之后,孩子就好了,但是不知道孩子肠易激综合症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孩子会得肠易激呢?
相信不少的家长,对于儿童疾病的了解,主要是在于孩子常常得的疾病,而孩子不经常得的疾病,家长往往不怎么了解,肠易激也是其中以及,那么下面就简单介绍下孩子肠易激综合症的相关问题。
肠易激综合症,一种常见的慢性肠功能紊乱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和排便习惯及性状的改变,多为慢性、间歇性发作,经检查无器质性病变。目后认为肠易激综合症,是儿童反复性腹痛的主要原因。
对中小学生进行流行性病学调查,肠易激综合症发病率为13.25%。目前为止认为,内脏感觉异常、肠道动力紊乱、炎症和免疫机制以及心理社会因素等,都可能与肠易激综合症发病有关。
如何正确诊断肠易激综合症,一直是临床医生面临的难题,长期以来,对其诊断是一种排除性的诊断。
一般认为,患者有腹痛、腹胀、排便后能缓解、排便急迫、便秘或腹泻等,3个月内反复发生,又缺乏可用解释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时。如果患儿发育正常,体格检查正常,则可诊断肠易激综合症。
出现下列情况时,应引起医生注意,如夜间腹痛或腹泻、直肠出血、体重减轻、发热、关节炎、发育延迟、有炎症性肠病家族史等。
治疗措施:
一旦患儿的肠易激综合症诊断明确,治疗目标在于给予靠谱的安慰,缓解或减轻相应症状,避免诱发症状的各种应激因素和焦虑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