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肠易激综合征症状
1、腹痛、腹部不适:常沿肠管有不适感或腹痛,可发展为绞痛,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但腹痛不进行性加重。睡眠时不发作。
2、腹泻或不成形便:常于餐后,尤其是早餐后多次排便。亦可发生于其余时间,但不发生在夜间。
3、便秘:每周排便1~2次,偶尔10余天1次。早期多间断性,后期可持续性而需服用泻药。
4、排便过程异常:患者常出现排便困难,排便不尽感或便急等症状。
5、黏液便:大便常带有少量黏液。但偶有大量黏液或黏液管型排出。
6、腹胀:白天明显、夜间睡眠后减轻,一般腹围不增大。
二、肠易激综合征体征
盲肠和乙状结肠常可触及,盲肠多呈充气肠管样感觉;乙状结肠常呈索条样痉挛肠管或触及粪块。所触肠管可有轻度压痛,但压痛不固定,持续压迫时疼痛消失。部分病人肛门指诊有痛感,且有括约肌张力增高的感觉。
三、肠易激综合征诊断
诊断有肠道功能性疾病的症状,在排除各种可能的器质性病变后,可诊断为肠功能性疾病。肠易激综合征症状诊断标准不统一,并不断修改。目后普遍采用的为1992年罗马标准:
1.症状持续存在或反复发生超过3个月。
2.必须具备以下症状
(1)腹痛或腹部不适,并具有下述特征:排便后缓解;或伴有大便性状改变。
(2)排便不正常至少发生于25%时间,至少具有以下2种:大便频率改变,大便性状改变,排便过程改变(,排黏液,伴随有肠胀气或腹胀感。
根据其主要表现形式,肠易激综合征可分为不同类型,一般分为腹泻型和便秘型二大类,还有各种混合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