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俗话形容得非常的贴切,宝宝是父母的心头肉为了宝宝的健康成长,父母可以费尽心血,日夜操劳、细心呵护.....总而言之一句话-------可怜天下父母心,然而由于这种把孩子捧上天的固有思维,造就了某些家庭所谓的“填鸭式喂养”方式---宝宝喜欢吃什么就给宝宝吃什么,宝宝喜欢吃多少就给宝宝吃多少,宝宝一哭就觉得宝宝肯定又是饿了......看到宝宝吃的多就开心,总感觉宝宝吃得越多越健康......还有的家长认为,随意喂养比较好,根据宝宝的喜好和接受进行喂食即可,无需过度关注进食量是多少......宝宝饱了自然就不吃了......
一旦你采取了这种“填鸭式喂养”,你知道危害 多严重吗?
问题一、损伤宝宝的肠胃,引起“过食性腹泻”
原因 1、过度的喂食,容易造成婴幼儿胃肠道负担过重,使得消化功能经常处于紧张状态;严重的还会出现大量血液停留在胃肠道,造成大脑缺血缺氧;
2、如果摄入糖分、蛋白质过重,食物发酵过程中产生的蠕动刺激,易出现消化道功能絮乱,从而引起腹泻;
问题二、过度喂养可能引致肥胖症
1、宝宝出生后30周到一岁期间,脂肪数量增加的为活跃,而过度喂养剩余的热量便成为脂肪数量增长的物质基础;
2、婴幼儿期间长期的过度喂养,久而久之造成宝宝的胃容量增大,增加了肥胖症以及糖尿病的可能性......
问题三、过度喂养易影响宝宝脑部的智力发育
宝宝吃得过饱,加重了消化系统的工作负担,那么大脑主管胃肠道消化区域兴奋的时间就会增长,那么对于语言、思维、记忆、想象等大脑智能区域就会受到抑制,从而影响到宝宝大脑智力的发育;
医生通过大量研究后表明: 出生六个月大的婴儿胃容量仅90ML,小小的胃很容易就被装满,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把控好量度呢?其次我们认识到6个月大的婴儿,跟6-9个月婴儿的喂养不一样,那么我们怎样可以做到举一反三?这些黄金喂养法则你一定要知道......
一、注意好宝宝对喂养量的接受度
家长需要注重孩子进食的种类和数量,更需要注意婴儿对喂养的接受度------做好记录(包括宝宝的进食量、进食的愉快程度、对食物是否有过敏反应、腹泻便秘、生长状况等),能够做到愉快进食+正常生长,才是喂养的真正目的;
二、添加辅食要遵从由“少到多”的原则
一般6个月前宝宝胃容量少于90ML,到6个月-1岁的时候增长到100-200ML,那么根据宝宝不同的成长时期,妈妈就需要为宝宝适时调整进食量,既要满足宝宝的成长需要,又不能过度喂养。添加辅食时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从细到粗的规律......次添加主食由5-10ML开始,宝宝对食物没过敏情况下,逐渐可增加到30-40ML.....
三、鼓励不强迫进食,营造良好的进餐习惯
随着婴幼儿的生长发育,父母应顺应婴幼儿的需要进行喂养,尊重婴幼儿对食物 的选择,耐心鼓励和协助婴幼儿进食,绝不强迫其进食,避免用食物作为奖励或惩罚婴幼儿的工具,并控制好用餐时间,一般不超过20分钟,营造出一个愉快、无干扰的进餐环境,对宝宝的饮食习惯非常关键;
四、掌握健康的小餐时间,尽量保持食物原味(少糖少盐)
不可否认,宝宝胃小,但又要满足正常的生长发育需要,此时适当配合点小餐是非常正常且有必要的,但是小餐注意应保持食物原味,不加糖,不加盐,这样能够提高婴幼儿对不同天然食物口味的接受程度,减少挑食的可能;
五、定期监测体格指标,及时调整喂养方式
适度、平稳生长是宝宝较佳的成长模式,定期对7-24个月的婴幼儿进行体格指标测定,有利于及时判断其营养状况是否良好,并根据体格指标对喂养方式和营养指标及时做出调整,如发现宝宝有超重肥胖趋势的现象,医师则会给到家长指导;提早重视宝宝健康饮食习惯的培养,有意识的把控宝宝的进食量,才能带给宝宝更健康的身体,筑起宝宝“饮食餐桌上”的健康防线,你准备好了吗?